第9章 县令夜访城隍庙(1 / 2)

第九章:县令夜访城隍庙

青林县城隍庙的夜,并不因黑暗而沉寂。虽无白日里摩肩接踵的香客,但那袅袅的烟气却似乎从未断绝,从庙宇的每一个缝隙中丝丝缕缕渗出,融入清冷的月光,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暖意。庙内长明灯的光芒稳定而柔和,将神像映照得宝相庄严,连带着整个庙宇都笼罩在一层无形的、肃穆的领域之中。

新任城隍张润的神识,正沉浸于对阴司雏形的梳理与巩固。那十几道亡魂暂且安分,但维持这片介于阴阳之间的空间,并时刻感应、接引县域内新生的魂魄,所需的心力与神力远超想象。与此同时,全县范围内因“四小时工作制”而沸腾的愿力仍在持续涌入,带来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庞杂的祈愿碎片,需得以神念稍稍安抚引导。

神道之责,重于千钧。他如今才算真切体会。

便在这时,一阵轻微却不同于寻常乡民的脚步声,踏破了庙外夜的宁静。

来的正是青林县令周文渊。他只带了一个贴身的老仆,提着盏灯笼,微服而行。越靠近这城隍庙,他心中那份白日里莫名的悸动与舒畅感便愈发清晰,同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感也油然而生,仿佛无形中有一双眼睛,自高处静静俯视着他。

白日里衙门中阴冷秽气莫名消散,他批阅公文时心神格外清明,甚至几桩积压的棘手案子也忽然有了头绪…这一切,都与那心悸同时发生,由不得他不将之与这座突然声名鹊起、甚至引得全镇癫狂的“土地庙”联系起来。

他站在修缮一新的庙门前,望着内里透出的温暖光辉,迟疑了片刻。他是读圣贤书的朝廷命官,子不语怪力乱神…可近日种种,实在匪夷所思。

最终,对“真相”的渴求压过了疑虑。他整了整衣冠,示意老仆在外等候,独自迈步踏入庙门。

一步入内,周文渊便觉周身一轻。仿佛从喧嚣尘世一步跨入了某种静谧的结界。空气中弥漫着好闻的香火气,却不呛人,只觉肺腑皆清。白日里的疲惫与焦躁竟一扫而空,心神前所未有的安宁。他甚至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平稳而有力。

庙宇内部并不奢华,却处处洁净,井然有序。那尊已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土地神像”(他尚不知已晋升城隍)静立中央,果真如百姓所言,温润如玉,神光内蕴,那垂落的目光竟让他不敢长久直视,心生凛然,不由自主便收敛了所有官威与杂念。

他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早已备好的三炷清香,就着长明灯点燃,恭恭敬敬地插入香炉,然后依着礼数,对着神像躬身长揖。

没有言语。他不知该祈求什么,质问什么,只是将心中的困惑、敬畏,以及身为一县父母官对治下出现如此“异象”的担忧,尽数化作这沉默的一揖。

然而,就在他躬身的那一刻,一道清晰却非由耳入、而是直接响彻在他心湖深处的年轻声音,平静地响起:

“周县令心有疑惑,不妨直言。”

周文渊身体猛地一僵,豁然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那尊神像。声音…是从那里传来的?不,更像是直接出现在他脑子里!

饶是他为官多年,自诩镇定,此刻也不禁骇然失色,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这…这已远超怪力乱神的范畴!

那心音再次响起,依旧平静无波:“鬼神之事,非虚非幻。尔勤政爱民,尚无大过,故可见我。今日之变,乃民心所向,天意亦怜众生疾苦,非为祸乱人间。”

随着这话音,周文渊只觉得一股温和却不容抗拒的力量拂过他的心神,白日里看过的关于“四小时工作制”的文书内容、各村报上来的喜悦之情、乃至县衙库房里似乎确实充盈了几分的账目…都清晰地浮现出来,与一种“此乃善政”的念头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