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 > 第31章 文化荒漠与主公的算盘

第31章 文化荒漠与主公的算盘(1 / 2)

蔡琰住进张承安排的院子,初步感受到了渔阳郡与中原的迥异。院子干净整洁,但侍女眼神里总带着渔阳特有的彪悍气息,仿佛随时能扛起锄头下地。

着手\"兴学\"后,蔡琰才真正体会到何为\"文化荒漠\"。田楷尴尬地告知,郡内无官设蒙学,仅有的私塾也只教孩童认名字数数。府库藏书更是寥寥,多是农书杂记,甚至还有《相马经》。

更让蔡琰无言的是张承送来的\"特供\"纸笔:颜色灰黄不均的粗糙纸张一划就破,木杆毛笔歪歪扭扭,笔头硬得扎手。亲兵还憨厚地表示\"管够\",让蔡琰对边塞文教的凋敝有了全新认知。

郡守府里,张承正为纸笔的事哈哈大笑。田楷提醒他财政优先军需和\"英雄血\"研发,张承却眼珠一转:\"这才能显出咱们创业维艰,和蔡大家工作的伟大嘛!\"

他立刻下令成立\"文化用品研发小组\",要求改进纸张和毛笔。打发走亲兵后,张承摸着下巴盘算起来。蔡琰这样的才女兼美女,既然来了就不能放走。不过他觉得不能操之过急,要讲究策略。

\"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多接触......\"张承自言自语。

很快机会来了。阎柔从草原送回几十个\"自愿\"来学习的胡人贵族子弟。张承立即整理衣冠,来到蔡琰院中。

\"蔡大家,住得可还习惯?\"张承努力让声音温和些。

见蔡琰出来,他立即切入正题:\"有几个部落派年轻人来学习大汉文化。这是教化四夷、彰显天朝风范的大好机会!我想来想去,这重任非蔡大家莫属!\"

蔡琰婉拒:\"琰乃一介女流,初来乍到,恐难当此任。\"

\"蔡大家过谦了!\"张承连忙摆手,\"就从识汉字、懂礼仪开始,正好作为兴学第一步。地方我都安排好了,就在你院子旁边。\"

他又压低声音:\"把这些胡人子弟放在这我也放心。放在军营里,怕被那群糙汉子带得更野了!\"

蔡琰虽觉荒唐,但见张承说得诚恳,只得应下:\"既如此,琰尽力而为。\"

张承心中窃喜,临走时又状似无意地说:\"我看你这里书籍匮乏,我那儿还有几卷《孙子兵法》和《六韬》的注释本,晚些让人送来。\"

回到郡守府,张承得意地哼起跑调小曲。这步棋他自觉走得妙:既让蔡琰有事可做,又创造了日后频繁\"关心进展\"的机会。

\"近水楼台先得月......\"张承美滋滋地想,\"先混个脸熟,展现我重视文化的一面。等时机成熟,再展现人格魅力......\"

【系统提示:检测到宿主对特定目标实施\"长期关注策略\"...警告:情感交互变量增多,可能影响后续决策...】

\"我一直很清醒!\"张承不以为然,\"我这是在为渔阳文化建设殚精竭虑!顺便解决个人问题,不行吗?\"

他已开始计划下次\"视察\"该穿哪件战袍显得有文化。

而蔡琰看着空荡的院子,想着即将到来的胡人学生,轻轻叹气。这渔阳郡比她想象的更\"特别\",那位华将军也远比表面看起来更有\"想法\"。

张承说到做到,立即着手安排。他命人将蔡琰隔壁的空舍收拾出来,挂上\"文化交流学舍\"的牌子,还特意吩咐:\"桌椅要做结实点,那些胡人小子块头大,别坐塌了!\"

他又找来赵云:\"子龙,挑几个识字的、模样周正的老兵,去学舍维持秩序。记住,是维持秩序,不是打架!别吓着咱们的'文化使者'!\"

赵云领命而去,心中对主公这般大张旗鼓搞\"文化交流\"颇感意外。

一切准备就绪,胡人\"留学生\"们被送到了学舍。这些草原青年个个膀大腰圆,穿着皮袄,浑身散发着羊膻味。他们好奇地打量着一切,嘴里叽里咕噜说着胡语,把学舍闹得跟集市一般。

蔡琰在第一堂课上就遇到了难题。她本想先教最简单的汉字,却发现这些学生连毛笔都不会握。一个叫兀术的乌桓青年更是直接把毛笔当成了簪子,试图别在头发上,引得众人哄笑。

\"安静!\"蔡琰提高声音,却淹没在喧闹中。

就在这时,张承\"恰好\"前来视察。他大步走进学舍,板着脸扫视一圈。毕竟是沙场宿将,一个眼神就让喧闹的胡人青年们安静下来。

\"都给我坐好!\"张承声如洪钟,\"来到这儿,就要守这儿的规矩!谁再喧闹,今晚没肉吃!\"

这句威胁显然很有效,胡人们立刻正襟危坐。张承转向蔡琰,瞬间换上和蔼表情:\"蔡大家,辛苦你了。这些小子野惯了,有什么不听话的,你直接跟我说。\"

蔡琰微微颔首:\"多谢将军。\"

张承又对胡人们说:\"这位蔡先生,是咱们大汉最有学问的人之一!你们能跟着她学习,是你们的福气!都给我认真点!\"

他特意在\"最有学问\"上加重语气,偷偷观察蔡琰的反应。见她神色如常,这才满意地离开。

此后几天,张承果然以\"关心文化交流进展\"为名,频繁造访学舍。有时带些新奇的点心,说是让蔡琰尝尝;有时搬来几卷书,虽然多半还是兵书;甚至还送来一把古琴,琴身却刻着个歪歪扭扭的\"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