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 3:江湾水质动态监测组(老张 + 10 名队员,含 3 名校园代表)
老张带着队员在江湾三号检测点,用水质试纸检测冰下水质。他把试纸通过冰窟窿蘸取水样,等待一分钟后,试纸显示蓝色,ph 值 7.2:“冬季水质容易因为冰层封闭变差,7.2 属于正常范围,说明江湾的水质全年都很稳定,这离不开咱们一年的跨区域协作,比如一起推广生态饵料、清理水域杂物。”
队员们还检测了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结果显示每升水含氧量 8 毫克,符合鱼类越冬需求。校园代表小浩记录数据时,发现邻市湖泊的溶解氧是每升 7.5 毫克,略低于江湾。老张说:“邻市可以学习江湾的方法,在湖泊里种少量耐寒的水生植物,比如菹草,既能提高溶解氧,又不会影响鱼类越冬。”
组 4-5:邻市湖泊远程巡查组(吴老师 + 30 名代表)
邻市的两个远程巡查组同步开展工作,通过数据平台与江湾实时共享数据。吴老师在邻市的主观测点,带领队员做冰面保温和鱼类保护:“根据江湾的建议,我们在冰面上铺了一层保温棉,能提高冰面厚度,还能防止水温过低;同时,我们也像江湾一样,设置了鱼类越冬保护区,禁止在保护区凿冰。”
远程巡查组还发现,邻市湖泊的鱼类越冬数量比去年增加了 20%,吴老师说:“这都是跨区域协作的成果!去年我们学习了江湾的生态饵料推广、水生植物种植方法,鱼的数量才多了,今年越冬的鱼自然也多了。”
刘处长通过视频查看邻市的巡查情况,感慨地说:“跨区域协作的核心就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江湾有江湾的优势,邻市有邻市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水域的生态都变好!”
中午十二点,跨区域冬季生态联合巡查暂告一段落,各组汇总数据,形成《江湾 - 邻市冬季生态巡查报告》,明确 “江湾冰面厚度达标(平均 17 厘米)、邻市冰面厚度达标(平均 12.5 厘米)、两地水温适宜鱼类越冬、水质稳定” 的结论,并提出 “邻市加铺保温棉、江湾定期监测冰面变化” 的后续建议。小满将报告分发给各团队,刘处长接过报告,激动地说:“这份报告是全年跨区域守护的完美收尾,也为明年的协作打下了基础,值得在全省推广!”
第二环节:年度跨区域协作成果汇编审核(分四组开展)
下午一点,年度成果汇编审核工作在江湾的观景亭举行。40 名审核员分成四组,分别负责 “春季观测篇”“夏季协作篇”“秋季验收篇”“冬季守护篇” 的审核,每组由江湾代表、邻市代表和专家共同组成,确保成果客观全面。
组 1:春季观测篇审核(陈守义牵头)
陈守义带着审核员们翻阅春季的跨区域观测数据,重点检查鱼类洄游对比记录。“春季时,江湾的鲫鱼洄游数量 120 条,邻市的 80 条,我们提出了‘邻市开挖洄游通道’的建议,” 陈守义指着数据表格,“现在邻市已经开挖了 3 条通道,今年的洄游数量预计能增加 30%,这个成果要重点写进汇编,体现协作的价值。”
邻市的吴老师补充:“江湾还派了 5 名老钓友来指导通道开挖,教我们怎么确定通道位置、深度,这些实操经验太宝贵了,汇编里要加‘钓友指导案例’,让其他地区参考。”
审核员们一致同意,在春季篇里增加 “洄游通道建设案例” 和 “钓友技术指导实录”,让内容更具实操性。
组 2:夏季协作篇审核(老张牵头)
老张带着审核员们审核夏季的荷花 - 鱼类共生观测成果。“夏季观测发现,江湾的荷花花粉密度每平方米 80 粒,邻市的 50 粒,我们建议邻市补种荷花、清理湖泊杂物,” 老张说,“现在邻市的荷花成活率从 70% 提升到 85%,花粉密度也提高到 65 粒,这个变化要用量化数据展示,更有说服力。”
专家王专家建议:“可以加一张‘夏季与秋季荷花数据对比图’,直观展示成果;再附一张邻市补种荷花的现场照片,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审核员们采纳建议,在夏季篇里增加对比图和现场照片,让成果更生动。
组 3:秋季验收篇审核(李师傅牵头)
李师傅带着审核员们审核秋季的成果验收资料,重点检查生态方案落地情况。“秋季验收时,邻市的水生植物种植让溶解氧提升了 0.7 毫克 \/ 升,鱼类数量增加了 6 条 \/ 百平方米,” 李师傅说,“这些数据要和春季、夏季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观测 - 建议 - 落地 - 成效’的完整链条,体现协作的闭环。”
校园代表小宇建议:“可以加‘校园社团参与验收’的内容,我们社团帮着记录数据,还写了验收日记,这些能体现生态教育的成果。”
审核员们同意,在秋季篇里增加 “校园社团验收实践” 章节,收录 3 篇优秀学生日记,突出 “社区 - 校园” 联动。
组 4:冬季守护篇审核(赵叔牵头)
赵叔带着审核员们审核冬季的巡查计划和前期数据。“冬季巡查要突出江湾与邻市的差异措施,比如江湾重点测冰面厚度,邻市重点做保温,” 赵叔说,“汇编里要加‘冬季守护差异指南’,帮助不同水域的地区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
刘处长补充:“还要加‘年度协作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录重要节点,比如第一次联合观测、第一次成果验收、第一次校园实践,让其他地区能清晰看到协作的推进过程。”
审核员们达成共识,在冬季篇里增加差异指南和大事记,让汇编更具指导性。
下午四点,年度跨区域协作成果汇编审核结束,形成《江湾 - 邻市跨区域生态协作年度报告》,全书共四篇十六章,收录了 120 份观测数据、30 个协作案例、20 节校园生态课程、50 篇学生实践日记,图文并茂,兼具科学性和实操性。刘处长接过报告,激动地说:“这份报告是全省跨区域生态协作的宝贵财富,要作为省生态厅的指导文件,下发到各市、县,让更多地区学习江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