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能!” 小满笑着说,“你做的饵料香味很天然,鲫鱼肯定喜欢,明天咱们就去浅滩试试。”
饵料大赛区也格外热闹,二十名选手分成四组,开始研发自己的生态饵料。来自东社区的选手老周用玉米、麦麸、天然酵母制作饵料,他说:“酵母能让饵料发酵,产生独特的香味,吸引鲫鱼和鲤鱼;来自西社区的选手阿强则用红薯、豆饼、蚯蚓粉制作饵料,他觉得 “蚯蚓粉是天然的腥味来源,比化学香精更健康;来自南社区的选手李姐则创新地加入了新鲜的荷叶碎,她说 “荷叶是江湾的天然食材,能让饵料有淡淡的清香,还能融入江湾的生态。”
陈守义和老张作为评委,在选手之间来回走动,观察他们的制作过程,偶尔还会提问:“老周,你加酵母的比例是多少?会不会影响饵料的硬度?”“阿强,蚯蚓粉是自己晒的吗?有没有加其他东西?”
选手们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还互相交流经验,有的选手甚至借鉴了别人的创意,调整自己的配方。比赛的氛围既有竞争的紧张,又有交流的温馨。
中午十二点,上午的活动结束。学员们和选手们在荷叶塘旁的凉亭里吃午饭,王奶奶带来的酸梅汤和王师傅熬的绿豆百合粥很受欢迎,孩子们一边吃着粥,一边分享着上午的收获,选手们则继续讨论着饵料的改进方法,偶尔还会让孩子们闻自己的饵料,听听他们的意见。
下午两点,“钓技实践组” 的孩子们在小满的带领下,来到浅滩钓位,开始尝试用自己制作的生态饵料钓鱼。小宇选了一个靠近荷叶的钓位,按照小满教的方法,把饵料轻轻挂在钩上,然后慢慢抛进水里。他握着鱼竿,眼睛紧紧盯着浮漂,手指轻轻搭在竿柄上。没过多久,浮漂突然轻轻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沉了一目。“提竿!” 小宇轻声喊,手腕轻扬,钓上了一条二两多的鲫鱼。
“我钓上鱼了!我用自己做的饵料钓上鱼了!” 小宇高兴得跳起来,举着鱼竿向周围的人展示,引得其他孩子纷纷围过来看,眼里满是羡慕。
小满赶紧跑过去,给小宇递了一张 “生态小钓手” 贴纸:“小宇真棒!这是你的奖励,继续加油,争取钓上更大的鱼!”
小宇接过贴纸,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让老师把鱼放进观察桶里,继续下钩。
与此同时,饵料大赛进入评审阶段。三位社区代表评委按照 “天然性”“诱鱼性”“创新性” 三个维度,对选手们的饵料进行打分。老周的 “酵母发酵玉米饵” 因为 “天然无添加、发酵香味浓” 获得 “天然性” 满分;阿强的 “红薯蚯蚓粉饵” 因为 “腥味天然、适合鲤鱼” 获得 “诱鱼性” 满分;李姐的 “荷叶碎红薯饵” 因为 “融入江湾生态、创意独特” 获得 “创新性” 满分。
最终,经过综合评分,李姐的 “荷叶碎红薯饵” 获得一等奖,老周的 “酵母发酵玉米饵” 和阿强的 “红薯蚯蚓粉饵” 获得二等奖。颁奖仪式上,小满把 “江湾生态饵料大师” 勋章和《江湾钓鱼年鉴》盛夏专题的收录证书颁给了李姐,李姐激动地说:“谢谢江湾给我这个机会,以后我会继续研发生态饵料,让更多人保护江湾的水质和鱼类!”
下午四点,一天的活动接近尾声。学员们拿着自己的观察记录和钓获的小鱼(最后都放回了江湾),选手们拿着自己的获奖饵料和证书,依依不舍地跟老师和钓友们道别。有的孩子说明天要早点来,继续学水草养护;有的选手说要把自己的饵料配方分享给社区的钓友,让更多人用生态饵料;还有的家长说要带更多朋友来江湾,让他们也感受生态钓鱼的乐趣。
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整理今天的教学素材和比赛资料 —— 把学员们的观察记录、饵料大赛的配方都收集起来,准备放进《江湾钓鱼年鉴》盛夏专题;把孩子们钓鱼的照片、视频分类保存,计划做成夏令营纪录片,下次活动时播放。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 陈守义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咱们晚上在凉亭里简单吃点,然后开个会,总结今天的活动,调整明天的计划。”
众人纷纷响应,王奶奶去附近的餐馆订了盒饭,李师傅和王师傅则整理今天的教具,老张和小满则汇总学员们和选手们的反馈 —— 有的学员希望增加 “小鱼苗放生活动”,有的选手希望明天能现场测试自己的饵料诱鱼效果,有的家长则希望增加 “亲子生态实践” 环节。
晚上七点,众人坐在凉亭里吃晚饭,一边吃一边讨论明天的调整计划:明天上午增加 “小鱼苗放生活动”,让孩子们亲手把小鱼苗放回江湾;下午增加 “饵料诱鱼测试”,让选手们在指定钓位测试自己的饵料效果;晚上的 “江湾生态故事会”,邀请老钓友们分享江湾的生态变迁故事。
小满认真地把计划记在笔记本上,还在旁边画了简单的流程图,确保明天的活动顺利开展。陈守义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去年春天的几个人钓鱼,到如今的跨社区生态夏令营和饵料大赛,江湾的钓鱼文化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而是变成了能让孩子成长、让社区联动、让生态保护落地的载体。而小满,就是这个载体的核心,用他的热情、创意和用心,让江湾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让江湾的文化被更多人传承。
晚上九点,众人收拾好东西,往家走。盛夏的晚风带着荷叶的清香,吹在脸上格外舒服。小满走在中间,手里拿着学员们的观察手册和选手们的饵料配方,还在跟大家讨论后天的 “亲子生态实践” 计划;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走在旁边,聊着今天学员们的进步和选手们的创意,脸上满是笑容;王奶奶则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空竹篮,还在跟大家说着明天要带更多的酸梅汤,让孩子们和选手们有足够的体力学习和比赛。
回到小区,众人在门口道别,约定明天早上五点准时到江湾,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小满和陈守义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夜宵,桌子上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还有一盘切好的水果,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
“今天开营仪式和饵料大赛怎么样?孩子们学得开心吗?” 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盛了一碗面条。
“特别好!孩子们都学会了制作生态饵料,有的还钓上了鱼,饵料大赛也很成功,李姐的荷叶饵料获得了一等奖!” 小满兴奋地说,还把学员们的观察手册和选手们的饵料配方拿给老伴看,“明天咱们增加小鱼苗放生和饵料测试环节,后天还要办亲子实践,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感受江湾的生态之美!”
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又给小满夹了一块水果:“好!奶奶支持你,明天我也去江湾帮忙,给孩子们递递水、看看东西,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