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江湾钓事 > 第29章 江湾初秋的夏令营结营与生态传承深化

第29章 江湾初秋的夏令营结营与生态传承深化(1 / 2)

处暑过后,青衣江湾的风里终于带了几分清爽。清晨六点,陈守义背着帆布钓包走出楼道时,脚下的银杏叶发出 “沙沙” 的轻响,混着远处早市新鲜水果的清香,初秋的鲜活气息扑面而来。他摸了摸钓包内侧的布袋,里面装着小满连夜整理的 “夏令营结营仪式流程手册”—— 封面是少年手绘的结营场景图,孩子们举着生态观察手册和渔获标本,老钓友们站在旁边微笑,旁边写着一行小字:“在江湾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守护自然的初心”。

“爷爷!这里!”

小区门口的银杏树下,小满正踮着脚挥手,怀里抱着一摞 “夏令营成果汇编”,背上的双肩包侧袋里露出半截新做的 “结营纪念徽章”—— 徽章是圆形的,正面刻着江湾荷叶塘的图案,背面写着 “江湾生态小卫士”,系着的浅棕色绒绳在风里轻轻飘。少年穿着件焦糖色的薄外套,裤脚沾了点泥点,显然是凌晨去江湾布置结营场地时蹭到的,却依旧笑得灿烂:“您看成果汇编!我把这五天的生态观察记录、饵料大赛配方、学员成长日记都整理进去了,还加了‘生态实践照片墙’,一会儿结营仪式上发给大家,作为纪念!”

陈守义接过成果汇编,指尖拂过内页的彩色照片,心里泛起暖意。汇编里不仅有 “每日教学复盘”—— 从第一天的鱼类识别到第五天的生态钓法实践,每节课的重点、学员反馈、改进方向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还有 “学员成长档案”,每个孩子的生态知识掌握程度、钓技进步、实践心得都有详细标注,七岁的朵朵档案里还贴着她第一次成功放生小鱼苗时的笑脸照片;最后几页是 “年鉴初秋专题素材”,精选了二十篇学员写的《江湾生态观察日记》和五份获奖饵料配方,准备收录进《江湾钓鱼年鉴》初秋专题。“做得太用心了,” 他把汇编放进钓包,“今天的结营仪式和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都在江湾的荷叶塘,老张和李师傅五点就去布置了,王师傅带了新熬的‘红枣小米粥’,说是初秋早上喝着暖身,还能给大家补充体力。”

“太好了!” 小满蹦了一下,肩上的纪念徽章晃了晃,“我还准备了‘生态钓技成果赛’规则,分‘生态探索组’和‘钓技实践组’,‘生态探索组’比生态知识问答,‘钓技实践组’比生态饵料钓获重量,赢的组能获得‘江湾生态小钓手’奖杯!一会儿结营后,咱们还要办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让获奖饵料的选手分享配方,老钓友们分享初秋钓技,把生态钓法推广到更多社区!”

两人踩着落叶往江湾走,初秋的江湾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岸边的银杏树垂下金黄的枝条,叶子随风飘落,像一群飞舞的蝴蝶;荷叶塘里的荷花虽然少了些,却依旧有几朵顽强地绽放着,粉色的花瓣映着碧绿的荷叶,偶尔有蜻蜓停在花苞上,翅膀扇动着,像一架架小小的飞机;江面上的水鸟比夏天多了许多,白鹭、灰鹭在浅滩上踱步,偶尔有鲤鱼跃出水面,溅起的水花落在水面上,泛着一圈圈涟漪,惊起水底的小鱼四散游动。

走了约莫三十分钟,江湾的荷叶塘出现在眼前。这里早已热闹起来 —— 老张和李师傅在搭建 “成果展示台”,用木板拼成的平台上铺着红色的绒布,上面摆放着学员们的生态观察手册、渔获标本、饵料大赛作品,还有小满制作的 “夏令营教学纪录片” 播放设备;王师傅和赵叔在整理 “结营物资区”,桌子上摆着纪念徽章、成果汇编、红枣小米粥,旁边还放着几个保温桶,里面装着刚煮好的茶叶蛋;小林和小周在布置 “生态钓技交流区”,摆着十几套生态钓组和获奖饵料,旁边立着块牌子:“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共享钓趣,共护生态”;甚至连平时很少出门的社区主任刘姐,也带着其他三个社区的钓友代表来帮忙,手里拿着 “跨社区生态合作协议”,正跟几位钓友讨论如何长期推广生态钓法,脸上满是期待。

“守义,小满,可算来了!” 老张放下手里的投影仪,迎上来接过成果汇编,“就等你们的流程手册和汇编了,昨天其他社区的代表都在问结营仪式的安排,一会儿咱们按流程来,保证让孩子们和代表们都满意!”

李师傅也笑着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装着 “红枣小米粥” 的保温桶:“小满,先喝点粥暖暖身子,今天‘生态探索组’的知识问答我来主持,你负责‘钓技实践组’的渔获统计;王奶奶带孩子们做‘生态承诺墙’,让每个孩子写下对江湾的保护承诺,以后常回来看看。”

小满赶紧点头,从双肩包里拿出 “生态钓技成果赛” 规则,分给负责组织活动的钓友:“张爷爷,您负责交流会的秩序,邀请老钓友们轮流分享钓技;刘姐,您负责记录各社区的需求,后续推进跨社区生态合作;王师傅,您给孩子们准备点小零食,要是他们饿了,随时能吃。”

众人接过规则和物资,纷纷称赞小满细心。刘姐笑着说:“小满这孩子,把结营仪式和交流会安排得比专业活动还周全,真是咱们几个社区的‘小纽带’,以后跨社区的生态保护和钓技交流,还得靠你牵头!”

上午七点半,参加结营仪式的学员、家长和跨社区钓友代表陆续赶来。三十名学员穿着统一的深蓝色结营 t 恤,胸前别着 “江湾生态小卫士” 徽章,兴奋地围着成果展示台,指着自己的观察手册和作品,向家长和代表们介绍这五天的收获;家长们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偶尔还会向老钓友请教生态保护知识;钓友代表们则围着生态钓技交流区,讨论着获奖饵料的配方,脸上满是期待,场面格外热闹。

小满和小林负责签到,给每位学员和家长发了 “夏令营成果汇编” 和结营纪念册;陈守义和老张则带着钓友代表们参观成果展示台,介绍孩子们的学习成果 —— 从第一天连鲫鱼和鲤鱼都分不清,到第五天能准确识别五种鱼类;从对生态保护一无所知,到能说出三种水草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从握竿都不稳,到能独立用生态饵料钓上渔获,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清晰地呈现在展示台上。

“您看,这是小宇的生态饵料钓获记录,” 老张指着展示台上的表格,“第一天用普通饵料钓了两条小鱼,第三天用自己做的生态饵料钓了五条鲫鱼,进步特别大。”

小宇的爸爸接过表格,脸上满是欣慰:“以前孩子总喜欢玩手机游戏,这五天不仅学会了生态知识,还爱上了钓鱼,每天回家都跟我们讲江湾的趣事,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上午八点整,结营仪式正式开始。老张拿着话筒,站在成果展示台中央:“欢迎各位学员、家长和跨社区钓友代表来到江湾青少年生态钓鱼夏令营结营仪式暨跨社区生态钓技交流会!这五天,孩子们在江湾收获了知识、快乐和成长,选手们研发了优秀的生态饵料,今天咱们不仅要见证孩子们的成长,还要共享生态钓技,让江湾的生态保护理念传播到更多地方!”

学员们和代表们纷纷鼓掌,眼里满是期待。首先进行的是 “生态探索组” 的知识问答比赛 —— 李师傅拿着题库,站在台上提问:“江湾常见的三种水草是什么?它们对水质有什么作用?”

七岁的朵朵第一个举手:“是苦草、狐尾藻和金鱼藻!苦草能净化水质,狐尾藻能提供氧气,金鱼藻能给小鱼遮阴!”

“回答正确!” 李师傅笑着递给他一个小奖品,“朵朵真棒,以后要继续做江湾的生态小卫士!”

知识问答比赛气氛热烈,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有的孩子回答不上来,其他孩子还会小声提醒,场面既紧张又温馨。最终,朵朵所在的小组以答对十八题的成绩获得 “生态探索组” 第一名,李师傅给他们颁发了 “江湾生态小卫士” 奖杯和纪念徽章。

接下来是 “钓技实践组” 的生态饵料钓获比赛 —— 小满和陈守义带着孩子们来到浅滩钓位,每个孩子一个钓位,配备统一的生态钓组和自己制作的生态饵料,在半小时内,钓获渔获总重量最重的学员获胜。

十二岁的小宇选了一个靠近荷叶的钓位,他按照小满教的 “初秋生态钓法”,将自己做的 “玉米麦麸饵” 轻轻挂在钩上,然后慢慢抛进水里。他握着鱼竿,眼睛紧紧盯着浮漂,手指轻轻搭在竿柄上。没过五分钟,他的浮漂突然轻轻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沉了两目。“提竿!” 小宇轻声喊,手腕轻扬,钓上了一条三两多的鲫鱼。“太好了!” 他赶紧把鱼放进鱼护,继续下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