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 第798章 太子监国理政优,系统辅助边疆宁

第798章 太子监国理政优,系统辅助边疆宁(1 / 2)

沈知微依旧没说话。她抬手扶了扶发间的白玉簪,指尖在玉面上轻轻一滑。

远处宫灯次第亮起,风穿过廊柱,吹动檐角铜铃,发出轻响。

她终于开口:“你如何看?”

太子一怔,随即低头思索。他知道这是母亲常用来引导他的问法。不给答案,只引思路。

他抬头:“儿臣以为,若真是她归来,不会只留名字,必有更大动作。如今仅一具尸身带字,更像是有人借机搅局。”

沈知微点头:“继续说。”

“边境近来并无大规模调动痕迹,守将报称敌军只是小股越界,烧了一座空仓便退。若为清瑶复仇,不该如此谨慎。”太子语气渐稳,“且那条路上设有三处暗哨,皆未提前示警,反倒像是故意放行。”

沈知微走到案前,拿起一份边关布防图摊开。

“那你打算怎么办?”

“先调兵。”太子走近几步,“不动主力,只派轻骑沿旧道东移,做出追击姿态。实则命五百精兵连夜潜入黑石谷设伏——那里地势窄,易埋伏,又是过往密信传递的必经之路。”

沈知微看着他:“谁领兵?”

“老将陈远山。戍边十年,熟悉地形,行事沉稳。儿臣已传令给他,不必请示,见机行事。”

沈知微沉默片刻,在纸上写下几个字:察势不察形。

她推过去:“你还记得这个?”

太子看了眼,郑重道:“记得。娘亲说过,看事不能只看表面动静,要看背后节奏。这次劫掠路线,和前年裴昭余党活动路径重合七处,极可能是残部试探。”

沈知微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她没再说话,转身走向东阁内室。

半个时辰后,太子召集兵部值守官员与六部参议,在勤政殿偏厅议事。

他站在地图前,手持朱笔,一条条下达指令:

“加固青崖口与铁岭关两处要隘,增派夜巡;”

“开仓放粮,补偿受损百姓,由户部即刻拨款;”

“封锁‘清瑶’消息,不得外传,违者以动摇军心论处;”

“另,命监察司彻查京中是否有与北狄往来的私信记录。”

众臣依次应诺。

礼部尚书皱眉:“殿下,不开战便放粮,是否显得怯战?”

太子直视他:“敌人若想激我们出兵,我们就偏偏不动。他们等的是大军离防,好趁虚而入。我们补粮安民,才是破局关键。”

尚书默然。

会议结束,太子独自留在厅中,复核每一道命令是否无误。

他提笔在兵力调度旁批注:“敌若诱我,我偏静守;敌若退,我再动。”

写完,吹干墨迹,封入奏本,命人送往皇帝案前。

沈知微回到东阁,内侍送来太子呈递的军务批复原件。

她展开细看,条陈分明,逻辑严密。尤其那句批注,笔迹沉稳,毫无迟疑。

她翻到背面,发现还附有一张手绘路线图,标注了近三年所有越界事件的时间与地点,用不同颜色圈出异常区域。

她轻轻点头。

这时,采风司官员前来禀报。

“民间反应如何?”她问。

“边境百姓感激朝廷迅速补粮,已有商队恢复通行。有人说,‘太子仁厚,又不莽撞,是个能靠得住的主’。”

沈知微没说话,只将奏本放在一边。

片刻后,她提笔写下一纸短笺,放入特制木匣,命人送至紫宸殿裴砚案前。

笺上只有六个字:儿已成器,可托山河。

她放下笔,继续批阅新政文书。

林氏昨日上报,江南女子学堂招生逾千人,其中三成来自寒门;苏氏主持的春耕修渠已完成七成,预计半月内全线通水。

她一一过目,逐一批准。

突然,内侍急步进来:“娘娘!边关八百里加急——不是败讯,是捷报!”

沈知微抬眼。

“陈远山将军率伏兵截获敌方信使,搜出蜡丸密信,内藏与北狄残部联络之证。对方确为挑拨而来,意图引我大军出境,趁机袭扰后方。”

内侍声音激动:“守将依太子令按兵不动,反以小胜挫敌锐气,现已退回防线之内,无人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