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面向城下,声音沉稳地传出去:
“从今日起,帝后共治天下。”
“凡重大国策,必由两宫共议。”
“史官记档,后妃参政,自此为制。”
话音落下,全场寂静。
几息之后,爆发出比之前更猛烈的欢呼。
有人开始哭,有人跪得更深,有人激动得说不出话。这不是简单的恩宠,这是制度的改变。一个女子,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国事,可以与帝王并肩决策,可以被写进法典,成为后世遵循的先例。
沈知微没有看人群,她只看着裴砚的侧脸。
他的神情很平静,仿佛刚才宣布的不是震动天下的决定,而是一件早就该做的事。
她忽然明白,他不是今天才想通的。
他是在等她走到这一步。
等她不再只为复仇而活,不再只为自保而谋,等她真正有了想要守护的东西。
她动了动手指,在他掌心里轻轻回握了一下。
裴砚察觉到了,嘴角极轻微地扬了一下。
就在这时,一个小宫女匆匆从楼梯口跑上来,手里捧着一块木牌。她不敢靠近,只在几步外停下,低头喘气。
“启禀……启禀陛下,娘娘……”
“工部送来新的匾额,说是……说是东宫别院要用的。”
沈知微走过去,接过木牌。
四个字——**承统养正**
她盯着那四个字,许久没有说话。
然后,她转身走向城楼边缘,举起木牌,面向百姓。
所有人都看到了。
有人认出了字,开始低声念出来。
渐渐地,声音汇成一片:
“承统养正——”
“承统养正——”
沈知微放下木牌,回头看向裴砚。
“这三个字,是你写的?”
裴砚点头:“我写的。”
“为什么选这个?”
“统要承,正要养。”他说,“国家不能断,人心也不能歪。”
沈知微笑了。
不是那种温婉的笑,也不是应付场面的笑。是真心实意地笑了。
她走回他身边,站定。
“那我们就一起做这件事。”她说,“不为青史留名,不为后人称颂。”
“就为了让以后的孩子,生病了能进医馆,读书了能考功名,走路不怕被马车撞翻,说话不怕没人听。”
裴砚看着她,眼神很深。
“好。”他说,“我们一起。”
风又吹起来。
城楼下,百姓仍在高呼。
城楼上,两人并肩而立。
沈知微忽然觉得肚子动了一下。
她低头,把手轻轻覆上去。
孩子踢了一脚。
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宫门。那里曾经是她重生醒来的地方,是她第一次用系统识破雪鸢恶意的地方,是她被嫡母羞辱、被世人轻贱的地方。
现在,那扇门开着。
门外是街市,是百姓,是活生生的人间。
她转头对裴砚说:“等孩子生下来,我想让他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里。”
裴砚握住她的手,更紧了些。
“会的。”他说,“他会长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