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见者有份,人人都有伴手礼。
饭菜是宋平去酒楼叫的席面,大鱼大肉不缺,配的酒是明仙酿,请了族中不少人过来热闹,言语间都是对明洛的恭维打听。
其中免不了对她婚事的想法,还有赞赏自家子侄出息,希望明洛帮着引荐一二。
“这可得等三郎大。”明洛也不拒绝,只笑着捏了捏三郎软乎乎的脸蛋,“书读得咋样?”
“不咋样,每天手心挨打。”三郎说着还老实地摊开了手掌,果见其上有轻微痕迹。
“那是夫子看重你。”
明洛不免想起马周。
这可是宰相资质的大人物,给他家三郎上课,怪大材小用的,常何呢?李二还没安排他进禁军?
“三郎才这么点大呢。”族里有人笑言道。
“是啊,不过……真有资质特别好的?”明洛并不迂腐,即便心里有点想法,此时却顺应着大家的话说。
“要多好?”眼瞅着明洛真问,对方反而退却了些。
明洛轻描淡写:“不说泰山崩于前不改色,言行举止如何?今日来了吗?”她四下张望。
说真的,不怪她没那份心,而是她从没听说宋氏族里出了神童啊,对平民百姓家而言,神童其实不罕见。
无非是自小看着端重有主见,一送去学堂就被夫子夸,读书上一点就通,文章上信手拈来。
这放在世家大族是人均水平,搁司马家是子弟的及格线,但落在寻常人家,就是当之无愧的神童。
“来了,来了。”
应声的不是方才和明洛说话的族老,而是一位打扮喜庆的妇人,发髻上簪着花,推着个少年郎过来。
“喔?几岁了?”
明洛按部就班道。
妇人想替着作答,却被明洛用眼神制止。
看得就是少年郎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水平。
“回娘子,小人十四岁。”
一听这回答,明洛觉得倒是尚可,她转眸笑道:“读了什么书?能作诗词文章吗?”
真没什么好问的。
问来问去都是套话。
“《古贤集》《孔子备问书》。”少年郎不假思索。
明洛眼神闪烁片刻,原本稍稍弯下的身子回正了两分,“五经呢?夫子教了吗?”
“学了诗经,粗读了春秋。”
明洛的一腔热情被这个回答彻底浇灭,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小了,却连五经都没通读。
在她看来,不说资质怎样,进度严重落后是事实。
“能写策论吗?”
“写过几篇。”
“嗯。”明洛问不下去了,所谓四书五经,四书目前还不成气候,是在宋朝被确立的地位。
而五经是汉武帝指定的,自东西汉曹魏南北朝的各种经学大师大儒解读弘扬发展,地位稳固。
相对来说,诗经是入门级的,尚书最难。
眼看没了下文,又有宋氏族中长老来说话,无非是希望明洛谨记同富贵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