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抗衡(2 / 2)

不。

不是的。

他脑海中掠过魏武(曹操)和昭烈皇帝(刘备)的事迹,还有最为人不齿的司马懿。

最后一位能成事的根本,离不开雍凉和荆豫两大军区的鼎力支持,否则怎么挺得过淮扬三叛的反噬?

谋大事怎能惜身怕死?

枯坐在长安又有何用?

“刘总管,你留一留。”

秦王打发走了一群心思各异的武将去安抚士兵,整顿人马。

唯独单单留下了刘弘基。

大家伙儿都明白了秦王的选择,眼瞅着自己不用去河东为他人卖命,又不免揪心其部署兵马的划分。

刘弘基所部,不过二千人。

离裴寂狮子大开口的一万人,相距甚远。

且人家还厚颜无耻的点名索要精兵。

什么叫精兵呢?

普世概念里,军甲兵器俱全,且以命执行军令不动摇的老兵就足够称一句精兵。

不是什么演义说书里的单骑斩主将,更不是能射多少箭能砍多少脑袋的一力顶十会。

那都是能入武庙的不世人杰。

关羽庙至今都香火鼎盛。

张辽因着八百破十万的神话事迹在合肥荣华富贵到死。

不用要求那么高。

没人会拿这些传说里的人来要求自己的部属将士。

“大王,这一万兵马,怕是有去无回。”杜如晦一语道破,一点不在乎这话吉不吉利。

被点名留下的刘弘基难免右眼狠狠一跳。

秦王却有些后悔,方才只顾着置气,没能当面问一问裴寂渡河后的战略部署,只是考虑到如今惨淡的并州局势……

选择几乎是唯一的。

就是攻防兼具,先迟滞敌军的锋芒,打乱对方势如破竹的前进节奏。

“有去无回称不上,只是刘总管得想办法和裴公达成战略一致。”长孙无忌大多时候说话都是相对委婉的。

刘弘基倒不是怕死,他就是单纯和裴寂……不是一路人。

“目前,战线僵持在浩州和晋州一带。唯一的通路雀鼠谷不易于大军交战,既然打不了野战,你得想办法让大军……”

秦王没继续说下去。

毕竟,主帅不是他,也不是刘弘基。

裴寂……

他总觉得,这是个擅出‘奇招’的人。

“大王,刘某其他不敢作保,只是既然是我带兵前去,那么……若是裴公的战略过于异想天开,不听人言的话,刘某必当驻守在晋州以作接应。”刘弘基咬牙道。

他明白秦王选他的原因。

无非是资历和官职能够勉强与裴寂抗衡。

同样是晋阳起兵的元老勋臣,从晋阳一路到攻破长安,功居第一,以功拜右领军都督,封河间郡公。

次年,又拜右骁卫大将军。

虽然后因战败被薛举俘虏,但至薛仁杲降唐,自然恢复官爵。

换而言之,裴寂不见得能指使动他。

“看看能不能和晋阳取得联系。”秦王对自家这个不着调的弟弟着实称不上放心。

晋阳失联已经两个多月了,虽然城池坚固轻易不可能攻下,但变数最大的永远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