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档房“失慎”,确系人为,是另一名被收买的内侍故意为之,意图销毁原始勘验记录。
铁证如山!矛头直指永嘉郡王残余势力!
李恪看着玄影呈上的供词,脸上最后一丝温度也消失了。
“传旨。”他声音冰冷,如同数九寒天的风,“永嘉郡王余党,冥顽不灵,竟敢窥伺宫闱,构陷女官,罪加一等!所有涉案人员,无论主从,一律处斩,家产抄没!着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继续深挖严查,务必将其党羽一网打尽,绝不姑息!”
这道旨意,如同雷霆,再次震慑朝野。永嘉郡王案余波未平,又起波澜,且直接牵扯到宫廷,陛下对此事的震怒与肃清决心,可见一斑。
紧接着,李恪拿出了那张只写了“正名”二字的诏书,亲自提笔,在其后续写:
“尚宫局尚宫崔氏芷柔,秉性忠贞,才识敏慧,恪尽职守,明察秋毫。今于贡品核查中,洞悉奸邪,肃清宫闱,功在社稷。特赐玉璧一双,金如意一柄,以彰其功,以正其名。望内外臣工,宫闱上下,皆以崔尚宫为楷模,各安其位,共保清明。钦此。”
这道明发宫廷乃至前朝的诏书,不仅再次重重褒奖了崔芷柔,更是以最正式的方式,为她此次化解危机“正名”!将她“秉性忠贞”、“才识敏慧”、“恪尽职守”、“明察秋毫”的形象,牢牢树立起来。同时,也严厉警告了那些蠢蠢欲动之人!
诏书下达,漪兰殿内再次摆满了赏赐。玉璧温润,金如意璀璨。
崔芷柔跪接旨意,神色平静如常。她知道,这道诏书,不仅仅是对她功劳的肯定,更是陛下对她最坚定的支持与回护。他将她从这次阴谋的漩涡中心,彻底托举出来,置于阳光之下,受万目瞻仰,也让那些暗处的冷箭,再也难以轻易射向她。
“臣,谢陛下隆恩。”她叩首,声音清晰。
而淑兰殿内,苏德妃听闻这道诏书,气得直接摔了手中的药碗。她本想借刀杀人,即便不成,也能给崔芷柔添些堵,却没料到陛下反应如此迅疾猛烈,不仅迅速查清了真相,还借此机会再次为崔芷柔大张旗鼓地“正名”,反而让那小贱人声望更隆!更让她心惊的是,陛下对永嘉郡王余党的清洗如此酷烈,难保不会……她不敢再想下去。
帝心明断,雷厉风行。
梅影正名,光耀宫闱。
经此一事,崔芷柔在宫廷中的地位,已无人能够撼动。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小心翼翼、隐藏锋芒的女官,而是真正成为了内廷中一股举足轻重、深受帝眷的力量。
夜色中,她站在漪兰殿的院子里,仰头望着星空。腰间那枚“清恒”玉佩,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她知道,前方的路依然不会平坦。但经过此次风雨洗礼,她的根扎得更深,她的梅魄,也淬炼得更加坚韧晶莹。
她轻轻抚过玉佩上的梅纹,唇边泛起一丝清浅而坚定的笑意。
这乱局,她已看得更清。
这前路,她将走得更加从容。
而那道来自紫宸殿的、名为“正名”的诏书,如同最亮的星辰,照亮了她脚下的路,也昭示着,在这九重宫阙之内,帝心所向,便是梅影所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