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说,一边在草图上清晰标注出这些险要地段,并在一旁用小字写下了自己的分析:“当务之急,除抢险固堤外,或可效仿前朝‘分洪’之策,选择地势低洼、人口相对稀少之处,提前开挖泄洪渠道,引导部分洪水,以减轻主干河道压力。同时,应立即征调船只、民夫,疏浚淞江入海口淤积河段……”
她的声音清晰平稳,分析条理分明,所提建议既有对古法的借鉴,又有基于现实的判断,务实而具前瞻性。
李恪听着,看着,心中的焦灼竟奇异地平复了几分。她就像一座隐藏在书海中的宝藏,总能在他需要时,散发出指引方向的光芒。
“你所言,与朕所思不谋而合。”李恪看着她,目光深沉,“这份草图与建言,朕带走了。你……继续留意相关典籍,若有新的发现,随时可报。”
“臣女遵旨。”
李恪拿着那份凝聚了她心血的草图,转身离去。走到门口,他脚步顿了顿,却没有回头,只留下一句:“此事若成,你功不可没。”
崔芷柔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宫道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她走到窗边,庭中绿意盎然,那几株梅树早已谢尽芳华,只余满树青翠叶片在春风中摇曳。
她知道,自己此举已逾越了女官的常规职责,近乎干政。但她无法坐视。江南万千生灵系于一线,而他的忧患,便是她的忧患。
江南惊澜,牵动帝心。
梅影献策,不居其功。
她只是在这深宫一隅,以她唯一擅长的方式,为他,也为这天下,尽一份心力。
紫宸殿内,李恪立刻召集心腹臣工,将崔芷柔的草图与建议示之,并结合自己的判断,下达了更为具体和坚决的命令:除常规抢险外,立即在几处预定地点开挖分洪区,不惜代价疏浚淞江口,并严令地方官员组织民众转移,确保人命为先。
帝国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这一次,目标直指肆虐的洪魔。而那份源自深宫书库的智慧,也随着一道道诏令,跨越千山万水,汇入了拯救苍生的洪流之中。
没有人知道,在这关乎国运的决策背后,有一缕清冷的梅香,曾悄然拂过帝王的心头,指引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