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玉魄传情,梅韵暗生(1 / 2)

崔芷柔离去后,水榭中仿佛仍萦绕着她身上那缕清冷的梅香。李恪独自坐了许久,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茶盏边缘,回味着方才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眼神交汇。她那句“共赏太平盛世”的约定,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久久不散。

他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沙场征伐,是铁与血的碰撞;朝堂博弈,是权与谋的较量。皆需冷静、理智,乃至冷酷。可面对她,那份深植于心的坚冰,却总在不经意间悄然融化,露出底下连他自己都未曾细察的柔软。

“但求心安……”他再次低语,唇边泛起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柔弧度。她的心安,如今似乎也成了他心之所系。

接下来的几日,李恪虽依旧忙于政务,但心境却与以往截然不同。批阅奏疏时,会想起她分析朝局时的冷静透彻;听取边报时,会思量她提出的分化吐蕃之策是否能有进展;甚至夜深人静独处时,怀中那枚香囊和袖中薄绢,也成了抚慰疲惫的良药。

他并未再急切地召见她。监国身份敏感,过从甚密于她并非好事。但他却做了一件看似寻常,实则饱含心意的事。

他命人寻来一块质地上乘、毫无杂色的羊脂白玉,亲自绘制了图样——并非龙凤呈祥,也非麒麟瑞兽,而是一株姿态清癯、疏影横斜的寒梅,梅蕊处微微透光,仿佛内蕴冰魄。他找来宫中技艺最精湛的玉匠,叮嘱其依样雕琢,务求神韵。

数日后,一枚栩栩如生、触手温润的梅花玉佩送到了他的案头。玉质无瑕,雕工精湛,那株寒梅仿佛在玉中自然生长,清冷孤傲,又带着一种坚韧不屈的生命力。

李恪拿起玉佩,指尖感受着那细腻的纹理和温润的质感,仿佛能透过它,看到那个如梅一般的女子。他沉吟片刻,取过一张薛涛笺,提笔蘸墨,却久久未能落下。

千言万语,似乎都难以表达他此刻复杂的心绪。最终,他只写下了一句看似平常,却又蕴含深意的话:

“玉魄冰心,聊赠知音。望梅止渴,静待春深。”

他将纸条与玉佩一同放入一个紫檀木盒中,唤来王德,郑重吩咐:“将此物,秘密送至崔府芷柔小姐手中。务必亲自交到她手上,不得假手他人,亦不得让旁人知晓。”

“属下明白!”王德双手接过木盒,神色肃然。他跟随李恪多年,深知王爷性子冷峻,从未见他对哪位女子如此上心,更遑论亲手设计玉佩、写下这般……近乎表露心迹的语句。

崔府,芷柔闺阁。

崔芷柔打开那个没有任何标记的紫檀木盒,当看到那枚晶莹剔透、雕着寒梅的玉佩时,她清冷的眸子微微睁大,闪过一丝讶异。当她展开那张薛涛笺,看到上面那力透纸背、却又隐含柔情的字句时,执着纸条的指尖,几不可察地轻轻颤了一下。

“玉魄冰心,聊赠知音。望梅止渴,静待春深……”

她低声念着,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温度,熨帖着她向来平静无波的心湖。“玉魄冰心”,是在说她吗?“聊赠知音”,是将她引为灵魂契合的知己?“望梅止渴”……他是在说,见不到她,便如同渴念梅子一般煎熬?而“静待春深”,是期盼着未来某个时机,还是……暗示着他对两人关系的某种期许?

她的脸颊微微泛起一丝极淡的红晕,如同雪地中悄然绽放的第一抹梅色,转瞬即逝,却动人心魄。她将玉佩握在手中,那温润的触感仿佛直抵心底。这枚玉佩,无论玉质、雕工还是寓意,都显见其用心之深,远非寻常谢礼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