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水榭清谈,梅心初绽(2 / 2)

李恪凝视着她,心中那份悸动愈发清晰。他见过沙场喋血的悍勇,见过朝堂博弈的狡诈,却从未见过如此冰雪聪明、洞悉世事,又能将智慧运用得如此不着痕迹、润物无声的女子。

“小姐所言,句句金玉。”李恪的声音不自觉地柔和了几分,“恪……受教了。”

他顿了顿,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心,目光更加专注地落在崔芷柔身上:“如今父皇病重,恪临危受命,如履薄冰。朝中势力盘根错节,边关强敌虎视眈眈,每每思之,常感力不从心。幸得……幸得小姐数次暗中相助,指点迷津,方使恪不至行差踏错。这份情谊,恪……铭记于心。”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接地表达对她的感激,言语中甚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超越政务咨询的亲近。

崔芷柔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长长的睫毛垂下,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眸中瞬间泛起的波澜。她沉默了片刻,方才抬起眼帘,目光依旧清澈,却似乎比刚才多了一丝温度。

“殿下言重了。”她的声音依旧平稳,但细听之下,似乎少了几分之前的疏离,“殿下心系社稷,智勇双全,纵无小女多言,亦能披荆斩棘,稳定乾坤。小女……不过是尽一份绵薄之力,但求心安。”

“但求心安……”李恪重复着这四个字,想起她第一次夜访送药时也曾说过同样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小姐之心,皎如明月。只是……恪每每劳烦小姐费心,心中实在难安。日后若……”

他想说“日后若有何需求,尽管开口”,却又觉得如此言语太过俗气,玷污了这份超然的情谊。话到嘴边,竟一时哽住。

崔芷柔看着他略显窘迫的样子,唇角微微弯起一个极浅的弧度,仿佛冰雪初融。“殿下若觉难安,他日稳定了这大唐江山,四海升平之时,再容小女多讨几盏清茶,便是了。”

她的话语带着一丝难得的、近乎俏皮的意味,巧妙地化解了李恪的尴尬,也将彼此的关系,定位在了一种超越世俗、基于共同理想的“知交”之上。

李恪闻言,先是一怔,随即朗声笑了起来,多日来的沉重与疲惫仿佛在这一笑中消散了不少:“好!一言为定!待海内澄清,四海宾服之日,恪必当扫榻烹茶,与小姐……共赏这太平盛世!”

“那小女便……拭目以待了。”崔芷柔莞尔,低头饮茶,掩去了眼中那一闪而过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完全明晰的复杂情愫。

水榭之中,茶香更浓。两人不再谈论沉重的朝局兵事,转而说起了一些诗词典籍、长安风物。李恪发现,崔芷柔不仅谋略过人,于文学、历史、乃至医药、星象皆有涉猎,言谈之间,见解精辟,每每能发他所未发。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夕阳西斜,将池水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

崔芷柔起身告辞:“殿下政务繁忙,小女不便久扰,就此告退。”

李恪心中竟生出几分不舍,但他知道确实不便再多留她。“今日一叙,获益匪浅。恪送小姐。”

他亲自将崔芷柔送至二门,看着她登上崔府的马车。马车启动,缓缓驶离天策府,那抹水碧色最终消失在暮色之中。

李恪独立门前,久久未动。怀中那枚香囊和袖中的薄绢,似乎还带着她的气息与温度。今日水榭清谈,虽未涉及儿女私情,但彼此之间那层无形的隔阂,似乎已悄然消融了几分。

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在他心中滋生。

他转身,走回那座象征着无上权柄的府邸,步伐沉稳而有力。

帝国的重任依旧在肩,前方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但此刻,他不再感到孤独。因为有一缕清梅之香,已悄然沁入他的心田,成为他砥柱中流、擎天架海时,最柔软也最坚韧的支撑。

梅心初绽,暗香浮动。这长安的棋局与风云,似乎也因此,增添了一抹别样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