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看不清她的正脸,只觉其气质清冷脱俗,宛如空谷幽兰,与这长安贵女常见的秾丽娇媚截然不同。她是谁?府中何时多了这样一位女子?
似是察觉到楼上的目光,那少女倏然转头望来。
刹那间,李恪对上了一双清澈如秋水、却又带着几分疏离与探究的眼眸。她的五官极为精致,眉不画而黛,唇不点而朱,肤色白皙胜雪,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眉宇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书卷气,以及一种与年龄不甚相符的沉静。
四目相对,空气似乎凝滞了一瞬。
那少女见到李恪,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迅速恢复了平静,并未如寻常女子般惊慌失措或娇羞垂首,只是微微屈膝,行了一个标准却不见谄媚的福礼,动作如行云流水,自然优雅。
李恪心中一动,此女绝非常人。他微微颔首还礼。
少女并未多留,再次看了一眼枝头残梅,便转身,沿着来时的小径,悄无声息地离去,那抹水碧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花木深处,只余那缕若有若无的冷梅香,还在空气中淡淡萦绕。
“她是谁?”李恪开口,问的是不知何时已侍立在不远处的王德。
王德低声道:“回王爷,此女姓崔,名芷柔,乃是崔司徒的幼女。因其母早逝,崔司徒怜其体弱,常允其在府中藏书楼借阅静养。王爷离京后,崔小姐偶尔会来,管家念及崔司徒与王爷……与已故贵妃娘娘曾有旧谊,且崔小姐只是安静读书,从不打扰,便未曾阻拦。属下已查过,背景干净。”
崔仁师的女儿?李恪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难怪有如此气质。崔氏乃山东士族翘楚,诗礼传家,族中子弟多以才学品行着称。崔仁师更是其中表率。他与自己那位早逝的母妃,确有些许同窗之谊。
“崔芷柔……”李恪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目光再次投向那少女消失的方向,心中泛起一丝微澜。这长安的春深之处,似乎比他预想的,要多一些意想不到的……风景。
他收回目光,神色恢复一贯的沉稳。
“明日入宫,给母后准备的药材和安西带回的些小玩意儿,都检查妥当了?”
“回王爷,都已备齐,万无一失。”
李恪点了点头,不再多言。然而,那惊鸿一瞥的水碧色身影和那双清澈沉静的眼眸,却已如同投入心湖的一颗石子,留下了一圈淡淡的涟漪。
长安的故事,显然不会只有朝堂的博弈与边境的烽烟。这帝国的权力中心,同样有着暗香浮动的柔波。而这位突然闯入视野的崔氏女,又会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夜色渐浓,吴王府的书房内灯火长明。李恪铺开纸张,开始起草明日觐见父皇的奏对腹稿。窗外的长安,万家灯火,如同一片璀璨的星海,却也不知隐藏着多少暗流与秘密。他的归来,注定将让这片星海,掀起新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