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只剩下李恪一人。他再次看向沙盘上那片广袤而神秘的雪域高原,眼神锐利如刀。
“松赞干布,你的‘牧羊人’死了,你的‘钥匙’也废了。接下来,你会怎么做?是恼羞成怒,挥师东进?还是隐忍不发,另辟蹊径?”
他知道,与吐蕃的这场大棋,在拔除了对方一枚重要暗子后,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中盘搏杀。之前的交锋只是序幕,真正的狂风暴雨,还在后头。
数日后,长安,太极宫。
李世民手持李恪的密奏与奏疏,久久不语。御阶之下,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等重臣屏息凝神,等待着天子的决断。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李恪在文书中所陈述的吐蕃野心之露骨,所揭露的潜伏危机之深,以及所提议的战略转向之决绝,都像一块块巨石,投入了朝堂这潭深水之中。
终于,李世民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电,扫过群臣,声音沉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吴王李恪,临机决断,铲除奸佞,洞悉敌情,有功于社稷。”
“吐蕃赞普,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朕,岂能坐视?”
“传朕旨意……”
皇帝的意志,如同出鞘的利剑,瞬间划破了朝堂上所有的犹豫与争议。一场针对帝国西陲的战略调整,随着圣旨的传出,开始悄然启动。
而在庭州,接到朝廷初步反馈和皇帝密信的李恪,知道他的判断和建议,已经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与支持。
他站在都督府的望楼上,远眺西方天际那连绵的雪山轮廓,仿佛能看到一双同样锐利、充满野心的眼睛,也在注视着东方。
庭州城内的暗流暂时平息,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高原之上酝酿。
帝国的狂澜,在李恪的奋力挥桨下,已然调转了船头,坚定地驶向了那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未知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