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护侯君集,晋爵潞国公,赐帛千匹!”
“行军司马马周,擢升中书侍郎,仍参赞安西军事!”
“其余有功将士,着兵部、吏部从优议叙,速报朕知!”
一连串的封赏从皇帝口中说出,尤其是李恪,加授“司空”,此为三公之一,虽多为加官,荣誉性质更重,但其地位已然超然。更关键的是,依旧让他“总揽西域军政,便宜行事”,这信任和权柄,并未因功高而有丝毫削减。
“陛下圣明!”群臣躬身。
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最后淡淡道:“至于具体封赏细则,便依长孙司空所言,待安西详报至日,再行核定。退朝吧。”
他挥了挥手,结束了这次暗流涌动的朝会。
退朝后,李世民独自留在两仪殿,又拿起那份捷报,仔细看了许久。他的目光再次落在“论钦陵率众投降”以及后面关于整编降卒、安抚地方的描述上。
“司空……总揽西域军政……”李世民轻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在御案上敲击着,“恪儿,你给朕带来的,不只是捷报,更是一个……难题啊。”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大唐舆图前,目光落在广阔的安西都护府疆域上,那里,如今几乎全是由他这个三儿子打下来并镇守着的。
“如此之功,如此之能,如此之地……朕该把你,放在何处?”帝王的心中,第一次对自己这个才华横溢、军功赫赫的儿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复杂考量。
而与此同时,回到府中的长孙无忌,屏退左右,独自坐在书房内,面色沉静如水。他提笔,在一张空白的纸条上,缓缓写下了几个字,待墨迹干透,将其凑近烛火,烧成了灰烬。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望着跳动的火焰,眼神幽深。吴王这把刀,如今是越来越锋利了,锋利到……已经让握刀的人,开始感到有些烫手了。
长安的欢呼与暗流,暂时还传不到遥远的西域。
庭州城内,李恪正在着手处理更为现实和复杂的问题——如何消化这场空前胜利的果实,以及,如何应对必然到来的、吐蕃松赞干布的疯狂反扑。
他知道,自己递回长安的,不仅仅是一份捷报,更是一份震撼整个帝国权力结构的冲击波。但他无暇他顾,西域的棋盘上,新的风暴,正在高原的方向酝酿。
他站在庭州修复一新的城楼上,遥望西南,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万水,看到了那座建立在红山之上的雄伟宫殿——布达拉宫,以及宫殿里那位,注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赞普。
“松赞干布……你,会如何出招呢?”李恪轻声自语,嘴角,却勾起了一丝充满战意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