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沿着官道,经岐州、陇州,过秦州(今天水),一路向西。李恪严令疾行,除了必要的休整喂马,几乎不作停留。沉重的器械车辆成了最大的拖累,但在工匠们的巧妙维护和驮马的奋力牵引下,始终紧紧跟随着队伍。
越往西,地势渐高,人烟渐稀,风物也与关中大为不同。凛冽的朔风如同刀子般刮过,天空显得格外高远辽阔,带着一种苍凉的美感。
沿途州县官员早已接到朝廷严令,不敢怠慢,尽力提供补给。但看着这支奇怪的队伍,尤其是那些被严密看守、奇形怪状的车辆,地方官吏们脸上无不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吴王殿下带着这群“工匠”和“书生”,真能解伊州之围?
十日后,队伍抵达河西重镇凉州(今武威)。在这里,他们得到了一个更坏的消息:伊州依旧在坚守,但西突厥军攻势极猛,日夜不休,城池已多处破损,侯君集的援军被乙毗射匮分出的偏师死死缠住,难以靠近伊州。情况万分危急!
同时,李恪也接到了来自长安的密报。朝中对于他亲赴险地并非没有异议,只是被李世民强行压下。而吐蕃对于大唐的斥责,回复得含糊其辞,既未承认,也未否认,只是强调“吐蕃与西突厥乃友好邻邦,正常往来”,其暧昧态度,更让局势扑朔迷离。
在凉州稍作休整,补充了最重要的饮水和草料后,技战营再次出发,穿过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终于抵达了通往西域的咽喉——瓜州(今瓜州),前方,便是那座着名的雄关,玉门关。
出了玉门关,便是真正的西域,是无尽的戈壁、沙漠,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
站在玉门关高大的城墙下,回望是连绵的汉家城塞,前望是黄沙莽莽、天地一色。一股苍凉悲壮之感油然而生。
守关将领早已得到命令,验过李恪的符节鱼符后,恭敬地打开关门。
“殿下,此去一路保重!末将等在此,恭候殿下凯旋!”将领抱拳,声音铿锵。
李恪勒住马缰,看着身后经过长途跋涉已显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的队伍,深吸了一口夹杂着沙尘的干燥空气。
“开门!”
沉重的关门缓缓开启,门外,是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广袤天地,是血与火的战场,也是他命运交织的舞台。
“技战营,继续前进!”
队伍再次启动,一辆辆装载着希望与毁灭的车辆,一名名怀揣着信念与技艺的勇士,坚定不移地驶出了玉门关,融入了那片无垠的黄色背景之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但他们,将为那片土地,带来新的规则,与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