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府内,李恪接旨后,亦是心潮起伏,难以平静。他比旁人更能体会这道旨意背后那复杂而沉重的意味。
信任?是的,父皇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
考验?更是!他将直接面对来自整个传统势力的明枪暗箭。
“王爷,此乃良机!正可借此,广罗天下英才!”王德兴奋道。
李恪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是机遇,更是悬崖。办好了,海阔天空;办砸了,之前所有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他立刻下令,“传令武研院、格物司,全力筹备‘格物’科考校事宜,务求公正、新颖、实用!令沈括,动用所有渠道,将此次雅集‘唯才是举’之旨,广为传播,务必让真正有才学的寒门子弟、工匠艺人知晓此事!”
他必须抓住这次机会,不仅要办好这场“雅集”,更要借此,向天下人展示“格物”的潜力与格局。
一时间,整个长安乃至更遥远的地方都为之震动。士林哗然,寒门振奋,工匠奔走相告。无数身怀绝技却苦无晋身之阶的普通人,将目光投向了曲江池,投向了那位以“格物”闻名的吴王。
暗流,因此而加速涌动。
数日后,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由百骑司悄然送至李世民案头。信中详细罗列了近日朝臣、世家私下对“曲江雅集”及吴王的非议与串联,其中,东宫属官与长孙家几位门生的动向,尤为醒目。
李世民看完,面无表情地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
他踱步至殿外,遥望吴王府的方向,目光深邃难明。
“恪儿,朕将舞台与你搭好,将风浪为你掀起。是成为撼动时代的巨擘,还是被这惊涛骇浪吞没……便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九重深意,如云遮雾绕。曲江雅集,尚未开场,便已充满了无形的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