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都护府设立的诏书,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正式宣告了大唐帝国经略西域的雄心。消息随着快马和商队迅速传遍四方,在西域诸国与草原部落间激起了千层浪。
高昌故地,侯君集接旨后,雷厉风行。他以高昌城为根基,扩建军营,修筑烽燧,将麾下唐军与归附的高昌降卒、当地部族勇士混编,打出了“安西军”的旗号。同时,降低商税的政令一经颁布,原本因战火而略显萧条的商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复苏起来,驼铃阵阵,车马络绎,带来了财富与生机。
然而,大唐的稳步推进,深深刺激了西突厥的乙毗射匮可汗。
“唐人要在这里扎根!他们要夺走我们的草场,我们的奴隶,我们通往富庶东方的道路!”金帐之内,乙毗射匮将盛满马奶酒的银碗狠狠摔在地上,怒视着帐下诸部首领,“不能再等了!必须在他们站稳脚跟之前,把他们赶回东方去!”
他麾下的部落首领们早已对高昌之败和商路利益被夺耿耿于怀,此刻群情激愤,纷纷请战。
“可汗!发兵吧!让唐人也尝尝我们突厥铁骑的厉害!”
“联合吐蕃,东西夹击,必可大破唐军!”
乙毗射匮眼中凶光闪烁:“吐蕃人狡猾,想坐收渔利,不必过多指望。传令各部,集结勇士!目标,高昌!我要亲手砍下侯君集的脑袋,用他的头骨做酒器!”
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西域。这一次,不再是高昌那样的城邦攻防,而是两大势力在广阔戈壁草原上的正面碰撞。
安西都护府,高昌城。
侯君集站在加固加高的城墙上,远眺西北方向。斥候如流水般将情报送回:
“报!乙毗射匮亲率五万骑,已出碎叶川,正向东而来!”
“报!其前锋万人,已抵达天山北麓,与我在轮台附近的巡骑发生小规模接战!”
“报!焉耆王龙突骑支遣使密报,称乙毗射匮遣使责问其背叛,威胁若不出兵相助,破唐后必屠其城!”
“来得好快!”侯君集冷哼一声,脸上毫无惧色,反而充满了沙场宿将遇到强敌时的兴奋,“传令!裴行俭部放弃轮台,收缩至可汗浮图城(今吉木萨尔),依托城防,迟滞敌军前锋,不得浪战!”
“令安西军各部,按预定方案,向高昌集结!”
“八百里加急,禀报朝廷,西突厥大军来犯!”
他深知,唐军虽精锐,但兵力处于劣势,且劳师远征,补给线长。乙毗射匮以逸待劳,骑兵众多,此战的关键在于扬长避短,利用城防和器械之利,挫其锐气,再寻机破敌。
长安,兵部衙门。
战报传来,举朝震动。虽然早有预料,但西突厥如此快、如此大规模的反扑,还是让不少人感到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