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庐山藏宝图 > 第15章 地宫密语

第15章 地宫密语(1 / 2)

南京城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陈文昌捂着怀里那瓶用最后一点塑料包装的“老干妈”辣椒酱,感觉心脏比工地上夯土的号子声跳得还响。距离他们必须将碧云剑归还大报恩寺琉璃塔地宫的最后时限,只剩下六十五天。时间,像指缝里的沙,无情又迅疾地流逝。

四人小组此刻正混在一群新招募的工匠中,向着那片规模宏大的工地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碧云剑被欧阳菲菲用粗布裹了,伪装成绘图工具筒,紧紧抱在胸前。这柄来自未来的剑,此刻成了他们能否回到未来的唯一钥匙,沉重得几乎让她喘不过气。

“都精神点!到了工地,一切听监工老爷的安排!谁敢偷奸耍滑,仔撕你们的皮!”一个穿着号衣的衙役骑在瘦马上,挥着鞭子吆喝。

罗子建压低声音,对身旁的张一斌说:“东厂的耳目肯定混在里面,眼神都不太对劲。”他作为前户外探险家,对环境的观察细致入微。

张一斌默默点头,他体格健壮,此刻扮作铁匠学徒,身上挂了些简陋工具,眼神锐利地扫过人群,几个眼神飘忽、交头接耳的家伙立刻被他记在心里。“嗯,至少三拨人。动作得快点。”

欧阳菲菲秀眉微蹙,低声道:“关键是地宫入口的具体位置。史料只记载在琉璃塔下,但塔基范围如此之大,没有精确坐标,我们如同大海捞针。”

陈文昌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目光投向远处工地边缘那几个穿着绸衫、指手画脚的人:“突破口,就在他们身上了。”

他们的目标,是工地上一位姓王的监工。此人性情贪婪,尤其好口腹之欲,是陈文昌用几包从现代带来的、已经快要见底的调味料,从底层工匠那里打听到的“关键人物”。据说,这位王监工,曾参与过地宫初期勘测的物资调配,或许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混入工地的过程还算顺利,登记造册时,罗子建展示了一点粗浅的木工手艺,张一斌则徒手掰弯了一根废铁条,算是证明了“能力”。欧阳菲菲自称擅长绘图,陈文昌则厚着脸皮说自己祖上是御厨旁支,懂些珍馐调理。分配工种的吏员将信将疑,但还是把他们划归到了王监工麾下。

工地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喧嚣而忙碌。成千上万的工匠、役夫如同工蚁,搬运着巨大的木材、凿刻着精美的石构件,烧制琉璃的窑厂冒着滚滚浓烟,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石灰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初步奠基的塔基轮廓已经显现,带着一种沉雄的雏形,仿佛一头即将苏醒的巨兽。站在这片土地上,才能真正感受到永乐皇帝修建这座旷世奇塔的决心与财力,也更能体会到他们四人要在东厂眼皮底下,在这庞然大物中完成任务的渺茫与艰难。

接下来的几天,四人开始了小心翼翼的“公关”行动。

陈文昌负责主攻。他利用休息时间,凑到王监工那间相对独立的小板房附近,观察他的饮食喜好。机会终于在一个傍晚降临。王监工因一批琉璃瓦颜色不均被上司斥责,正独自在屋里喝闷酒,桌上只有一碟寡淡的盐水煮豆。

陈文昌深吸一口气,端着一个小陶碗,脸上堆起谦卑又带着几分神秘的笑容,敲响了门。

“谁啊?”王监工语气不善。

“小人陈文昌,新来的厨工,特来给监工老爷献上一味‘开胃珍品’,聊解烦忧。”

王监工本来想呵斥,但闻到空气中一丝从未有过的、霸道浓烈的香气,喉结滚动了一下,挥挥手让他进来。

陈文昌将陶碗放在桌上,里面是小半碗红油鲜亮、香气扑鼻的“老干妈”辣椒酱,他特意在里面拌了几粒抢来的花生米,更显诱人。“此乃小人祖传秘制‘通仙酱’,选用仙界辣椒,佐以灵草秘方,不仅能开胃健脾,久服更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他开始了忽悠大法。

王监工将信将疑,用筷子蘸了一点放入口中。瞬间,那复合的香辣咸鲜味蕾炸弹,让他浑浊的眼睛猛地瞪圆了!这味道,完全超越了他的认知范畴!辛辣过后是回味无穷的醇香,比他吃过的任何酱料都要够味、提神!

“这……此物只应天上有啊!”王监工也顾不上体面,连着扒了几口,吃得满头大汗,畅快淋漓。

陈文昌心中暗笑,面上却更加恭敬:“监工老爷喜欢就好。此酱制作不易,材料难寻,小人也就只剩这最后一点‘仙渣’了。”他故意把“最后一点”咬得很重。

王监工果然上钩,咂摸着嘴,意犹未尽:“仙渣?还有更好的?”

“更好的‘仙丹’自然有,只是需要更多珍稀材料……”陈文昌欲言又止,眼神瞟向窗外那巨大的塔基方向。

王监工混迹官场多年,立刻明白了这是要交换条件。他眯起眼睛,重新打量眼前这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你想要什么?”

“小人不敢有所求,只是初来乍到,对这等宏伟工程心生敬畏,尤其听闻塔下地宫,乃佛门圣地,心向往之,不知是否有幸,能知晓其大概方位,平日做工时,也好多磕几个头,祈求平安。”陈文昌说得情真意切,仿佛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王监工沉吟片刻。地宫的具体位置和结构是机密,但大致方位在高层并非绝密,用来换这前所未见的“仙家美食”,似乎不亏。而且,看这小子只是个贪图口腹之欲的厨子,能掀起什么风浪?

“哼,看你心诚,告诉你也无妨。”王监工压低了声音,用手指蘸了酒水,在桌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地宫入口,不在塔基正中心,略偏东南巽位,听闻与风水有关。具体机关暗道,那就非我等所能知了。”

陈文昌心中狂喜,牢牢记住那个位置。东南巽位!这大大缩小了搜索范围!

与此同时,欧阳菲菲也在工匠中展开了她的“情报战”。她瞄准了几个负责图纸临摹的老工匠,利用休息时间,拿出自己那手还算工整的毛笔字,主动帮忙誊写一些不甚紧要的物料清单。

一次,她“无意中”看到一份关于地宫基础石料运输的记录,上面有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编号和标记。她假装好奇地问道:“老师傅,这旁边的朱砂记号是何意?像是某种暗语。”

那老工匠瞥了一眼,捋着胡子道:“小丫头眼力不错。那是我们工匠行当的内部记号,表示‘此处构件与水下基桩关联,需防潮’。你看,这个弯钩代表水,这个交叉代表结构关键点。”

欧阳菲菲心中一动,这不就是原始的密码和标注系统吗?她立刻发挥现代人的思维优势,拿出一张薄纸(这是她偷偷用厨房里的某种植物纤维试验制作的“山寨宣纸”,比正式宣纸便宜且易得),覆在另一份带有类似标记的图纸上,用炭条轻轻拓印。这简陋的“复印术”,让老工匠看得目瞪口呆,连呼“巧思”!借此,她不仅套出了一些工匠间的行话暗语,还成功复制了几处可能与地宫通道相关的结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