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这…也混得不行啊,完全就是老实孩子混帮派,就不是那一路人啊。
有数了,赵保胜就能聊些擦边的…嗯,聊些硝石啊什么的了。
华北农村,其实到处都有自造鞭炮的人,硝石自然是有,不过大多是土硝,自己熬硝土提炼的,用来自己炒火药是够的,但要考虑大炸逼,纯度不足,得再提纯。
王铁匠倒是很熟,他会打火铳嘛,老年间的三眼铳也打过,用他的话说,火铳用点药,还用买?
于是,在治安军班长王有寿家的酒桌上,赵保胜和王铁匠明目张胆地聊起了火药炒制,甚至聊到了私造手榴弹!
赵保胜知道,边区造手榴弹的构造极简单,就是铁壳质量不稳定,火药爆速不稳定,才造成‘两瓣儿’之类的惨痛‘笑话’。
至于发火装置,嗯,不能聊,河蟹神无处不在啊!
和王铁匠的闲聊,他已经知道,土造手榴弹,在技术上,是一点难度都没有,唯一的问题在于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黑药威力小,那还得看赵保胜的电子书什么时候能下载下来,那里面有详细介绍,包括造粒之类的东西。
真要造‘巩造’那种玩意儿,还得有黄药和化肥,那可就不是在村里能手搓的了,引发还得雷管,交给八路军上级去研究吧。
酒足饭饱,小丫头也满足,今天又吃到鸡了!
赵保胜趁着酒劲,给了王铁匠一些钱,让他帮忙采购一些物资,特别是硝石。
至于肉食粮食,那个再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放心买危险品的,就别让他再忙那些普通物资的采购了。
至于王家会不会去给鬼子告密,赵保胜只想说,下次来取货的时候小心一些就是了,问,就是自己在山里找到个墓,有胆子跟咱一起去?鬼子想去那就更好了!
后期大量采购,那是独立团供给处的事儿了,他赵保胜只是自己做试验用的。
出了王家村,几个人依旧是装成收老货的,到处转。
其间赵保胜也在观察,看这边农村是不是有腊肉之类的习惯,毕竟要保存鲜肉太难了,香肠之类的也行。
可豫省农村,大概也只有地主家能偶尔有肉食,像王铁匠家的猪,也只舍得过年杀,吃一半卖一半。
县城有需求,猪肉常年有,但那也是因为人多消费得起,广大农民,一年到头都闻不到肉味。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赵保胜都有自己买肉灌香肠的打算了!腌咸肉硝水肉都行。
其它的,比如养鸡,可以倒是可以,就怕鬼子扫荡,想保住不易。
赵保胜一行人转悠,终于看到了相对方便便宜的蛋白质来源:黄豆!
黄豆是优质植物蛋白,中国传统五谷中就有‘菽’,指的就是大豆黄豆,但有其自身缺点,产量不高,食用产气,而加工品豆浆豆腐又有些麻烦。
再麻烦也得搞啊。
赵保胜买了一些,准备回头借车子再来买更多,小丫头说,炊事班牛大叔会做豆腐,那就更好了,可以建议独立团有条件自己搞,便宜蛋白质,对身体素质的提高很有用。
猪肉,也想办法进县城,找肉铺订了一头,乡间专业屠户没人认识。
加上佐料香料什么的,明天早上取货。
县城里像火柴这些,还没被鬼子严控,赵保胜买的时候还和杂货铺老板聊两句,说鬼子可能会严控,老板眨眼,意思可能是谁家好人把货都堆在县城里?
赵保胜决定,在根据地能自给自足满足肉食供应前,先就走这途径满足自己几人的需求。
办完这些,几个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去哪儿干啥了。
小红缨问马良:“三连在哪儿?他们出来干啥?”
马良抓了抓头发:“县城南边,具体位置不清楚,丁政委的说法,是熟悉地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伺机骚扰县城鬼子,有机会要肃清乡村汉奸。”
又是这一套!
赵保胜叹气,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想法没错,可一个连,枪都没有一半人有,弹药稀缺,另一半拿长矛梭标顶事,怎么骚扰?
还得保存自己,更不敢了,一旦骚扰县城,鬼子大队人马追出来,麻烦就大了!
二连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朝县城打了几枪,夜里跑路都损失好几个,根本没办法啊!
他挥挥手,咱去看看三连,反正明天还得去县城外取订的猪肉。
独立团三连,正窝在县城南边丘陵地带,也不敢待在村里,怕有汉奸告密。
连长郝平愁啊,团里给的命令又是模棱两可,自己实在想不出什么有效的办法,带着队伍从村子里横穿而过,刷些抗日标语,喊几句口号,然后就走,这能行?
三连也是没有指导员,几个班排干部执行命令倒是很坚决,要论动脑筋,差点意思,和二连那几个差不多,问,就是打,狠狠打吧!
偏偏新兵比二连还多,枪却比二连还少。
愁死个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