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邺城合围 北境将定
冀州的土地在马蹄下震颤,三个月的时间里,汉军的旗帜如同燎原之火,席卷了这片曾经属于袁绍的疆土。李靖从青州出兵,沿清河一线西进,所过之处,郡县望风而降,偶有顽抗者,也在汉军的雷霆攻势下迅速瓦解。秦琼则从兖州北上,一路攻克巨鹿、广平,如同两把锋利的剪刀,将冀州的腹地分割得支离破碎。
这日清晨,两支大军终于在邺城外围会师。李靖的“李”字大旗与秦琼的“秦”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十万青州军与十万兖州军列阵而立,甲胄鲜明,刀枪如林,连绵数十里,将这座河北第一大城团团围住。
“药师兄,别来无恙。”秦琼勒马来到李靖面前,脸上带着笑意。三个月的征战让他鬓角多了几分风霜,眼神却愈发锐利。
李靖拱手笑道:“叔宝兄风采依旧。恭喜拿下广平,断了邺城的左臂。”
“彼此彼此。”秦琼哈哈一笑,“药师兄攻克清河,掐断粮道,才是釜底抽薪之举。”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岳飞率领的三万兵马疾驰而至。他从南阳到了并州后,继续马不停蹄的来往邺城,如今终于赶到。岳飞身披亮银甲,坐下白龙马,手中沥泉神枪直指苍穹,身后的士兵个个精神抖擞,虽长途奔袭,却毫无疲态。
“二位将军,还记得岳飞否?”岳飞翻身下马,对着二人大笑着说道。
“岳飞将军来得正好!”李靖上前行礼,“有你这三万大军,邺城便是插翅难飞。”
话音未落,北方尘土飞扬,薛仁贵率领的三万并州军也赶到了。薛仁贵身着白袍,手持方天画戟,胯下白玉驹,远远望去,如同画中战神。他身后的士兵队列整齐,甲胄上还带着塞外的风霜,却透着一股悍不畏死的锐气。
“薛将军!”秦琼等人连忙迎上前。
薛仁贵翻身下马,朗声笑道:“来晚了,还望诸位勿怪。”
四路大军汇合,近三十万兵马将邺城围得水泄不通,连只鸟都难以飞出。城头上,袁尚组织的五万守军(其中大半是临时征调的平民)瑟瑟发抖,看着城外那如同潮水般的汉军,脸上写满了绝望。
中军大帐很快搭建起来,帐内悬挂着邺城周边的地图,各路将领齐聚一堂,气氛凝重而热烈。
“报——陛下驾到!”帐外传来亲卫的通报。
众将连忙起身相迎,只见刘进身着龙纹软甲,在樊梨花和典韦的护卫下走进帐中,身后跟着御林军的核心将领。
“参见陛下!”众将齐声行礼。
“免礼。”刘进抬手示意,走到主位坐下,目光扫过众将,“诸位辛苦了。等拿下邺城,北方便再无大的战事,这最后一战,朕要亲眼看着你们功成。”
“臣等定不负陛下所托!”众将齐声应道。
刘进点了点头,看向薛仁贵:“仁贵,你从幽州南下,途中可有遇到袁谭?”
薛仁贵出列答道:“回陛下,末将抵达渤海时,袁谭已弃城而逃。据当地官吏所言,他听从了一个名叫高俅的谋士建议,带着残部投奔辽东公孙度去了。”
“公孙度?”刘进眉头微挑,随即笑道,“也好,让他去辽东折腾吧,迟早也是囊中之物。”他顿了顿,又道,“公孙瓒那边,可有消息?”
“回陛下,公孙瓒已愿交出幽州兵权,如今在末将麾下担任副将。”薛仁贵答道,“陛下封他为辅国将军、易京侯,他感激涕零,已上表谢恩。”
刘进满意地点头:“公孙瓒虽有野心,却也算识时务。幽州交给张辽统领兵马,姚崇任幽州刺史,整顿内政,想来很快便能安定。”
他看向帐下众臣:“朕已任命宋璟为青州刺史,高颎为冀州刺史,待拿下邺城,便让他们即刻赴任,推行新政,安抚百姓。”
众将纷纷颔首。他们知道,刘进不仅要拿下土地,更要稳固统治,这些能吏的任命,正是安定北方的关键。
接着,刘进看向岳飞,说道“鹏举一路远来辛苦,本来还以为会有麻烦,却不想袁绍如此不堪一击。朕想着,你我二人已经数年没见,如今,也正好团聚一下,因此,便也让你参加了合围!鹏举勿怪!”
岳飞赶紧说道:“微臣不敢,臣也思念陛下久矣!”
说罢,二人相视一笑!
议事间隙,刘进特意留下薛仁贵,好奇地问道:“仁贵,你从幽州北上讨伐异族,怎么如此之快便凯旋?朕还以为至少还要半年时间。”
薛仁贵尚未开口,他身后的副将张巡便忍不住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您是不知道薛将军此战有多神勇!简直是千古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