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解释道:“你们想,陛下后宫之中,虽有穆桂英、花木兰等巾帼,却无一位出身世家的女子。陛下与我等之间,少了一层亲情纽带,自然对我等的话听不进去。若我等将家中知书达理、温顺贤良的女子送入宫中,让她们侍奉陛下,一来可充实后宫,二来……”
他话锋一转:“这些女子皆是我等族人,若能得陛下恩宠,在陛下耳边委婉进言,劝陛下多听我等老臣的建议,多关照世家子弟,岂不两全其美?”
杨彪眉头微动:“可后宫女子干政,亦是大忌。”
“非是干政,只是规劝。”王允道,“所选女子,务必是贤淑听话之辈,只在陛下闲暇时,以亲情常理动之,绝不可涉及朝堂政务。如此一来,既能让陛下感受到世家的诚意,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陛下,岂不比我等在此唉声叹气强得多?”
书房内再次安静下来,老臣们低头沉思,权衡着王允这个提议的利弊。
杨彪捋着胡须,沉吟道:“王大人的意思是,以姻亲为纽带,拉近陛下与世家的关系?若所选女子确实贤良,倒也不失为一策。”
伏完也点头:“只要严加挑选,确保她们安分守己,只尽妻妾本分,不插手朝政,或许……真能化解眼前的僵局。”
董承的脸色也缓和下来:“若是这般,倒可一试。只是挑选女子时,必须慎之又慎,身家清白是首要,性情贤淑更重要,绝不能选那等野心勃勃、搬弄是非之人。”
“那是自然。”王允笑道,“我等家中的女儿、孙女,皆是知书达理、恪守妇道之辈,选她们入宫,既能为陛下分忧,又能让我等世家与朝廷联系得更紧密,何乐而不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原本压抑的气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找到方向的兴奋。
“既如此,便各自回去挑选合适的女子。”杨彪站起身,“年纪不宜过大,十五到十八之间最好,若是实在是性格品行好,年纪倒也无妨;容貌也不必倾国倾城,但也要端庄秀丽;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感恩,知晓自己的本分。”
“还要让她们提前习学宫中礼仪,免得到了御前失仪。”伏完补充道。
董承道:“选好之后,我等再合计一番,选出最出众的几位,待到下次朝会,便联名向陛下进言,请求陛下纳她们入宫。”
“好!就这么办!”王允抚掌笑道,“只要此事能成,我等世家与陛下之间,便有了缓和的余地,日后朝堂之上,我等的声音,陛下总能多听几分。”
老臣们纷纷起身告辞,步履间带着几分轻快。夕阳透过窗棂,照在书房的地面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个看似稳妥的计划,究竟会给长安的朝堂,带来怎样的波澜。
而此时的养心殿内,刘进正与郭嘉、鲁肃商议安抚新附黄巾军民的事宜,对即将到来的“美人计”,一无所知。他更不会想到,那些看似只会守旧的老臣,竟会用这样一种方式,试图影响他的决策。
长安的夜色渐浓,皇宫的灯火与世家府邸的烛火遥相呼应,各自酝酿着不同的心思,等待着下一场朝会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