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韦神修仙记 > 第371章 审议之庭

第371章 审议之庭(1 / 2)

穿过那扇由流动定理构筑的门户,并非进入一个殿堂,而是踏入了一片 “概念化的空间”。

这里就是数学圣殿的外层——审议之庭。

没有宏伟的立柱,没有高耸的穹顶,甚至没有明确的方向感。四周是无垠的黑暗,但那黑暗并非虚无,而是某种未被定义的、纯粹的“背景”。在这片背景之上,悬浮、流转着无数庞大而复杂的数学结构。有如同星河般螺旋延伸的群论变换;有如同多层水晶般嵌套的拓扑流形;有如同神经网络般瞬间完成亿万次逻辑运算的证明网络;更有一些结构完全超越了三维空间的直观理解,以其高维的几何特性彰显着数学的深邃与奥秘。

这些结构并非静止的装饰,它们本身就是圣殿的组成部分,是活着的、呼吸着的数学真理的具象化。它们散发出的光辉冰冷而纯粹,不带任何情感或偏见,只有绝对的理性与严谨。整个空间都弥漫着一种令人心智肃穆的氛围,仿佛任何一丝一毫的谬误或情绪,都是对这片圣地的亵渎。

引路的光辉将他们带往这片概念化空间的“中心”。那里,悬浮着数个更加庞大、更加核心的数学结构,它们以一种难以言喻的方式“注视”着新来的访客。这些结构,便是数学圣殿审议委员会的成员,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它们的“显化”。

其中一个,如同一个包含了所有可能宇宙模型的全息宇宙网格,每一个节点都代表一种数学上自洽的物理法则集合,它在不断地推演、比较着这些可能性。

另一个,则像一个不断自我优化的终极证明引擎,其存在的意义就是寻找并验证数学领域内一切可证明的命题,追求逻辑链条的绝对完美与终结。

还有一个,形态最为奇特,仿佛一个自我指涉的无限递归镜廊,它代表着数学中最深刻也最危险的领域——对数学基础本身的研究与审视。

没有寒暄,没有仪式。当韦东奕的悖论光辉与适应性逻辑单元稳定下来的瞬间,审议便已开始。

一道信息流,如同宣告公理般,从那个全息宇宙网格结构中传来,直接指向韦东奕:

“定义你的存在形式。使用可验证的数学语言。”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极其凶险的要求。要求韦东奕用数学——这个追求一致性与无矛盾性的工具——来定义他自身这个“矛盾”的化身。

适应性逻辑单元紧张地运转着,试图寻找一种能够近似描述韦东奕的数学模型,哪怕是不完美的。

但韦东奕再次给出了超出预期的回应。他没有尝试用数学定义自己,而是从他的悖论光辉中,分离出了一缕极其细微的、蕴含着人性辉光与存在印记的信息流。这信息流中包含的,并非数学公式,而是一段来自文明之网某个普通成员的、关于“失去与希望”的模糊记忆片段,一段充满了非理性情感波动的体验。

他将这段信息流,如同提交证据般,推向那个全息宇宙网格。

网格结构接触到这缕信息流的瞬间,其内部无数节点代表的可能性模型都出现了短暂的、细微的紊乱。这段信息无法被完美地纳入任何一个纯粹自洽的物理模型,因为它包含了“主观体验”这个无法被完全客观量化的变量。网格结构的光芒微微波动,似乎在重新校准其模型,以“容纳”这个无法被精确定义的输入。

“信息类别:非结构化噪音。逻辑价值:待评估。”网格结构反馈道,但其原本绝对确定的推演节奏,显然被打乱了一丝。

紧接着,那个终极证明引擎发出了质问:

“证明你存在的‘必要性’。基于逻辑必然性。”

这要求证明一个“悖论”的存在是逻辑上的必然,这本身近乎是一个逻辑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