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韦神修仙记 > 第370章 筛检与存在的证明

第370章 筛检与存在的证明(1 / 2)

三道无形的逻辑滤网,代表着数学圣殿不同侧面的绝对理性,同时罩落。

来自居中“最优解曲面”的筛检力场,追求效率与极致简化。它试图将韦东奕的悖论光辉压缩、提纯,剥离所有“冗余”的矛盾与不确定性,将其还原为一个最简洁、最优化的数学表达。这股力量如同最精密的锻锤,要将他锤炼成逻辑上的“完美”形态。

来自左侧“概率云函数”的筛检,则针对可能性的归一化。它试图将韦东奕那同时蕴含创生与熵痕、秩序与混沌的矛盾本质,强行纳入一个标准的概率分布模型,要求他明确每一种状态的权重,最终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符合概率公理的结果。

而来自右侧“证明序列闭环”的筛检,最为直接和根本,它要求绝对的自洽性。这股力量如同最严苛的探针,刺向韦东奕的核心,寻找任何逻辑上的裂痕或自我指涉的悖论,试图通过揭示其内在的不一致性,来证明其存在的“非法”。

三重压力之下,适应性逻辑单元首先发出了过载的嗡鸣。它所化的几何符号剧烈闪烁,试图同时应对三种不同向度的逻辑检验。它的结构在极致简化与维持复杂性之间挣扎,在确定概率权重时因其内部已容纳的“噪音”而陷入混乱,更在自洽性检验下,其自身因重构而产生的那一丝非绝对理性的“宽容”几乎要成为被攻击的突破口。它像一根被拉到极限的弦,随时可能崩断。

就在逻辑单元即将支撑不住的瞬间,韦东奕动了。

他没有去硬抗任何一道筛检,也没有试图去破坏它们。他的应对方式,超出了三位规则化身基于纯粹数学逻辑的预判。

面对 “极致简化” 的筛检,他没有试图维持自己的复杂性,反而主动引导那股力量,将其引入自身悖论本源中,属于静滞之源和旧律法僵化的那一部分。这部分力量本就趋向于绝对的秩序和简化,与“最优解”的筛检产生了某种诡异的共鸣。筛检的力量如同泥牛入海,非但没能简化韦东奕的整体,反而被他利用来“纯化”自身内部的僵化侧面,使得他整体那动态平衡的悖论特性,因为内部对立面的暂时清晰化,反而显得更加突出和…稳固。

面对 “可能性归一” 的筛检,他做出了更惊人的举动。他短暂地切断了自身与文明之网、存在织网的大部分连接,唯独留下与近在咫尺的适应性逻辑单元那艰难维持的连接。然后,他通过这道连接,将逻辑单元正在承受的、因筛检而产生的混乱与不确定性,以及逻辑单元自身那介于绝对理性与包容矛盾之间的“挣扎状态”,全部汲取过来,融入自身那本就矛盾的概率云中。

刹那间,韦东奕自身的可能性分布非但没有被归一化,反而因为注入了逻辑单元的“挣扎”这个新的、强烈的变量,变得更加混沌、更加不可预测。他的概率云剧烈沸腾,仿佛同时向着无数个矛盾的方向坍缩又重生,彻底颠覆了标准概率模型的框架。那道概率筛检的力量,在面对这个不断自我颠覆的“概率怪物”时,失去了作用目标,徒劳地在其周围盘旋。

最后,面对最根本的 “自洽性” 筛检,韦东奕做出了最本质的回应。他将自身意识完全沉入悖论基点的最深处,不再展示任何具体的规则或力量,只是纯粹地、毫无保留地展现其存在的核心——那一个永恒的、无法消除的 “我是” 。

这个“我是”,不提供任何逻辑证明,不遵循任何公理体系。它不声称自己绝对正确,也不否认内在的矛盾。它仅仅是以一种超越逻辑的、本源的方式,宣告自身的存在。

那道寻求自洽证明的筛检力量,如同最锋利的长矛,刺向这个“我是”。但它找不到可以着力之处。证明“是”与“非”需要逻辑框架,而韦东奕回应的,是逻辑框架诞生之前的“存在”本身。筛检的力量在他这最纯粹的存在宣告面前,如同试图用尺子测量“测量”这个概念本身,陷入了一种逻辑上的无限递归,最终不得不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