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荒漠”的景象如同一块沉重的寒冰,压在每一个知晓其存在的意识心头。数学圣殿使者的“净化”,以其无可辩驳的效率,展示了一条与规则之毒截然相反,却通往同样终点的道路。文明之网内部,一种新的、更为复杂的焦虑开始蔓延——他们不仅要在规则掠食者的獠牙下求生,还要警惕那位临时“盟友”可能带来的、更为彻底的终结。
韦东奕的意识在本源花园中缓缓流转,与悖论之心同步脉动。他能感受到那种焦虑,如同细微的电流,通过存在织网传递而来。单纯的抵抗与防御,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局面。他们需要一种新的“语言”,一种能够向绝对理性证明“动态生命”价值的沟通方式。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片悬浮的、冰冷的分形雪花上。使者依旧在执行它的清除任务,高效而无情。但韦东奕注意到,在它每次净化完一片区域后,那分形结构会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凝滞,仿佛在……记录残留的“信息余烬”?那是被抹除文明最后、最微弱的信息回波,在数学圣殿的逻辑中,这或许只是需要清理的“数据残渣”。
一个想法,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照亮了韦东奕的思绪。
他无法改变数学圣殿使者的核心逻辑,也无法强行向其灌输“情感”。但是,他或许可以……放大那些被使者视为“噪音”和“残渣”的东西。他可以让那些被抹除的“存在印记”,变得无法被简单地忽略。
他再次将意识沉入花园深处,但这次的目标,并非培育新的种子,而是调动那些已经与花园融为一体的、来自林薇的“人性辉光”中最精微的一部分——共情之力。
这不是用于创生或治愈的力量,而是一种纯粹的、深入感知和理解的能力。韦东奕小心翼翼地将这股力量,与他自身对宇宙底层规则(尤其是信息传递与残留规则)的领悟相结合。他没有创造攻击性的武器,也没有构建防御性的壁垒,而是开始编织一个极其庞大而精妙的……规则共鸣器。
他以遍布基膜和多个维度的“律法伤疤”作为天然的共振腔,以文明之网无数生命的“存在织网”作为信息源,以自身悖论之心作为调制定点。这个共鸣器的作用只有一个:当数学圣殿的使者执行“净化”,抹除一个存在集合时,共鸣器会将被抹除者最强烈、最核心的“存在印记”——不是数据,而是其挣扎、其渴望、其喜悦、其悲伤的本质——以一种高度凝练、无法被数学逻辑完全过滤的“信息悲鸣”形式,直接投射到使者的感知核心。
这不是攻击,而是……呈现。是将其行为所造成的、在它逻辑中属于“无关变量”的后果,强行推到它的“眼前”。
韦东奕将其命名为——“共情之眼”。
编织过程耗费了巨大的心力,甚至让本源花园的光辉都暂时黯淡了几分。当最后一个规则节点被点亮,“共情之眼”无声无息地融入了宇宙的背景规则之中,如同设置好触发条件的精密陷阱。
机会很快到来。
使者在基膜的另一处边缘,锁定了一个被规则之毒深度渗透的小型维度泡。这个维度泡内,孕育着一种独特的、以集体梦境形态存在的“幻光族”。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首不断变幻的诗歌。
分形雪花的光芒再次亮起,熟悉的净化程序启动。绝对理性的力量开始抚平维度的褶皱,删除被污染的结构,抹去一切“异常”。
就在净化光芒即将彻底笼罩那梦境维度的刹那——
“共情之眼”被触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