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后半夜一点钟左右时,在此观察城墙多时的一名特战队员悄悄来到城墙钩;随即用手一拽,就飞身向城墙上爬去,只见他三下两下就爬上了城墙。紧接着,城墙上就掉下来了三根绳子,后面的队员一跃而上,很快队员们就全上了城墙。
8个人收好绳索,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带瞄准装置并能同时发射4支羽箭的箭盒,然后,就慢慢顺城墙向城门摸去。
这个箭盒是李班发明后,请大才子龚学勤专门给他们做的,为了掌握射箭技术,他们每个人都专门练习了好长时间。
很快,他们遇到了鬼子的巡逻队。13个人的巡逻队,他们一点也不惧。
几个人藏在一个拐角处,待鬼子走到跟前时,5名队员飞身冲出来,拿着匕首就朝鬼子的脖子上抹。十几名鬼子虽然吓了一跳,但他们全都是训练有素的老兵,他们立即扔掉手里的火把,就顺手要从肩上取枪。但5名特战队员就跟鬼魂一样,拽着鬼子的衣服,绕着鬼子的身体就转圈。一圈还没转完,身边的两个鬼子就全都丢掉了手里的枪,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脖子,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与此同时,就在那5名队员冲出的时候,另外3名队员手里的箭盒对着后面的鬼子就发出了羽箭。但由于距离稍远,羽箭没有射中最后两名鬼子的咽喉,分别射中了一名鬼子腮帮子的后部和另一名鬼子腮帮子的前部。两名鬼子都想发声喊叫,但都只能发出沉闷的吼声来。当然,他们只吼叫了两声,第二波羽箭就让他们再也发不出声音来了。
为了弥补刚才鬼子扔掉火把和发出的闷吼声,杜班学着鬼子刚才发出的声音,其它几名队员一边捡火把,一边哈哈大笑。杜班这一招,估计就是跟梅班学的。那是在第一次攻打万源县青花镇时,梅班他们那一组在摸哨时,由于队员经验不足,致使一个哨兵发出了凄惨的叫声;为了弥补这一叫声,梅班随机应变,大骂有人在路上放了带钉子的木板。
干掉了鬼子的巡逻队,几人换上鬼子的军装,大摇大摆地来到了城门楼上。在城门楼上值勤的鬼子只有3人,他们看着巡逻队只有8人向他们走来时,就心生疑虑。当他们问巡逻队出了什么问题时,这8个人没理会鬼子,嘴里骂骂咧咧地就从城墙上向城门走去。
其实,不是杜班他们有意识不理会这些鬼子,而是他们根本没听懂鬼子在说什么;另外,为防止露馅,他们也不敢张嘴正经说日语。为什么敢骂呢,因为这个好学。江班从他那个日本同学那里也没学到多少日语,只是把骂人的话全学会了。
特战队来到城门口,在这里守卫的一个班的伪军,见到“鬼子”赶紧敬礼,队员们走到跟前,让他们靠着城墙,马上就捂住了脖子。这之后,三名队员才从旁边悄悄摸到城楼上,用羽箭消灭了那三个鬼子。
之后,队员们又赶紧摸到城门旁边的一处房子内,用匕首解决了正在睡觉的其它20名伪军。
消灭了城门附近的所有敌人,特战队员们才打开城门,放部队进城。
孙庆原随部队来到城门口,他发现上千人的部队在快速向城门口前进的过程中,居然没有什么声音,他不由得惊叹,真是一支精锐之师呀!
就从这一点上,他就相信,部队一定能够悄无声息地完成歼灭这个鬼子中队的任务。
但人世间的事,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比如你相信某件事会出问题的时候,它可能就没出问题;而你相信它没问题的时候,它却出了问题。
这不,当特战队员们和二营1连的同志们赶到军火库附近时,一个分队13名鬼子,全都在仓库门口严阵以待似的。这下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