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向北出击(1 / 2)

在休息的三天时间里,孙庆原派侦察班的战士们骑着战马,沿长江北岸四处侦察,发现除了南京浦口,四周其它地方都没有鬼子。

这时候,孙庆原发现,他有点不知如何办才好了。如果部队继续东行,穿过南京,到江苏扬州地域,那部队就有可能无法再回到霍山去;真那样,就与这次为练兵出征的初衷相违背。如果部队不往东而是往北面走,因为这时候中日双方正在进行徐州会战,在那种大战役级别的战场上,这2000人起不到任何作用;相反,倒是这2000人的队伍,一定是不可能全身而退的。

但如果就待在和县,这里没有日寇,没有战斗,部队在这里没有任何意义。

这时候,孙庆原想起了新四军的军事民主制度,于是,他找来韦志伟和袁表福,问他俩什么意见。令他完全没想到的是,二人居然意见一致,那就是往北面去参加徐州会战。

孙庆原问韦志伟,如果参加徐州会战,那我们就有可能无法全身而退了。韦志伟说,我们出来是打鬼子的,要是鬼子的毛都没碰上,我们哪好意思回去呢!

孙庆原又问袁表福是怎么想的,袁表福说,我们这支部队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对不和敌人打阵地战,只用游击战和运动战对付他们;我们的强项是打伏击、偷袭等隐蔽作战,所以,只要我们的战略战术运用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在少受损失的情况下,给敌人以重创或完全消灭敌人。

听袁表福这么说,孙庆原有点懵圈:这是一个政委说的话吗?政委难道不是管思想工作,管后勤保障吗?这新四军的政委难道还都是军事才俊吗?

疑问归疑问,但孙庆原觉得袁表福说得特别对。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坚决不能死板地跟敌人打阵地战。他就是因为僵化地执行长官命令,把一个师的部队消耗在了几个阻击阵地上。要是不那么固执地去打阵地战,会是什么情况呢,难到还有比几乎全军覆没更惨的吗?他虽然听说过游击战、运动战,但他没有应用过那样的战略战术,他想,无论如何不会有他之前那么惨吧?

孙庆原带部队出来就是要找鬼子练手的,既然团长和政委都这么说了,他一个当领导的,还要逆大家的意思不成!

一声令下,部队即开始做向北出发准备。

这次,孙庆原学聪明了。他成立了东进支队指挥部,自认总指挥,要求韦志伟、袁表福、杨永志必须随时在指挥部,由此始终把他们抓在身边;同时,还把郭振兴给他介绍的黄彦波也留在指挥部当副参谋长用。

出发前,7团参谋长杨永志向指挥部汇报了侦察班对北面的侦察结果。部队北进途中,将要经过的全椒县已经被鬼子占领,该县城驻扎着1个中队的鬼子兵力。

消灭一个中队的鬼子自然不在第一大队的话下,但全椒县离滁州很近,如果部队不想过早暴露实力,就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孙庆原已经学会新四军的军事民主了,他先让大家分别发言,说说各自的想法。

杨永志说,现在我们手里有特战小队、有一个突击连,如果我们用小股部队偷袭日军,应该暴露不了我们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