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团副团长耿金师说,这次行动,突出的一点就是快,因此,带的东西也要精,除了弹药和粮食外,其它东西尽量少带,并多准备一些银元,以备随时之需。
炮兵团副团长黄红宇说,这次行动,一定会震动国民党高层;因此,回程时,我们一定要尽量绕行,阻断他们对我们行程的追踪,以避免国民党随后对我们的报复。
大家又讨论一会儿后,沈涛提议,把部队命名为“红28军特遣队”,这样既可以打出红28军的声望,也可以让根据地人民看到,红军没有离开根据地,红军一直在和国民党反动派战斗。
对部队的命名,刘昌华有顾虑,他说,如果用这名,那部队撤回后,敌人就会对红28军进行疯狂围剿;这样,就有可能造成红28军的生存危机。为此,他建议,部队就叫“红军特遣队”,简称“特遣队”。对这个名称,大家都表示赞同。
最后,赵成新要求各部队回去后都要从上到下召开类似的研讨会,以充分发挥每名指战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准备好这次突击行动。
第二天,2团1营2连1排就编入了特遣队,30个侦察兵仅仅准备了一天,就带上电台,提前出发,为部队打前站去了。
又过了两天,特遣队完成了出发前的所有准备工作。于是,在晚上吃过一顿饱饭后,就悄悄出发了。
部队以两个连为一组,20分钟出发一组,一小时后,就全部出发。
由于全员骑马,部队行动速度很快;到第二天早上时,就到达了开县。在开县县城休息一个白天后,晚上继续出发。到第三天早上时,部队到达了离四川省巫溪县城不远的沙坪、母猪坪、白杨树槽、子垭口、贾家满这几个小村子。
当村民们看到这些穿着国民党军服装,满嘴离不开老子的“兵痞”时,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
当然,也有胆大的,在子垭口村,就有一个不怕死的中年人上前问军爷们是哪支部队的?没曾想,立即就被军爷们拉住,让他当兵吃粮,到部队吃香喝辣的去,吓得那位村民大喊大叫着挣脱就跑。
第三天下午,侦察排报告,部队在越过巫溪县城后,将首先会遇到大宁河。好在此时还处于枯水期,大宁河水面不宽,河水深度也不会超过1米,骑马完全可以通过。在湖北省巴东县城附近会遇到船渡河,这条河下游水比较深,必须从孙家岩、绵竹山上游一带通过。
在侦察兵的指引下,第四天早上,部队顺利到达绵竹山一带的宋家湾、刘家湾、杨家坡、下鼓坪、水井坪几个村子。
在行进的路上,走在前面的4团1营1连和炮兵团1营,还遇到了一次土匪的袭击。但当炮兵们用两门小炮,发射了两发炮弹后,土匪就一哄而散了。
但这件事情提醒了刘昌华,土匪的名号,为啥不用用呢!如果一路上,始终穿着川军的衣服,那肯定会暴露部队的来源和行踪。为此,他立即就让部队收集老百姓的旧衣服。
到第五天晚上行军时,部队就全部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但刘昌华扮的是大当家,赵成新扮成的是二当家、师爷,沈涛是三当家,袁表福是四当家,耿金师是五当家,黄红宇是六当家。一路上,要求大家按此称呼,并自称是陕西南部那支,被川东游击军沉重打击的土匪王三春的部队。
还别说,这个安排,为部队的行动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后续行进路上,碰到的民团、地方驻防部队,一看是一支装备精良的过路土匪,就理都不理他们,由土匪随意通过地界。这个安排还很好地掩盖了他们的四川口音,部队编制,行军路线,包括最后的撤退方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