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106章 纳米修复机器人部署

第106章 纳米修复机器人部署(1 / 2)

“地核灵力汲取计划”(深渊计划)的成功,如同在流云宗濒死的躯体内注入了一剂狂暴而强大的肾上腺素。来自星球本源的磅礴能量,汹涌澎湃地涌入近乎枯竭的能源网络,不仅瞬间将摇摇欲坠的护山大阵3.0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其光芒之炽盛、威压之厚重,甚至超越了宗门典籍中记载的鼎盛时期。劫后余生的狂喜,再次席卷了每一位流云宗弟子心头,这一次,比击退天魔时更加真切,因为这意味着持续的能量源泉,意味着重建与发展的根基。

然而,这强大的力量并非温顺的绵羊。地核能量固有的狂暴、不稳定特性,以及其与当前修仙界灵力体系的巨大“代差”,使得这股力量如同一匹刚刚套上缰绳的烈马,随时可能失控。护山大阵在得到能量灌注的同时,其本就千疮百孔的结构,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古老的阵基灵络在远超设计标准的能量冲刷下,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呻吟,多处关键节点过载发烫,甚至出现了细微的灵能泄漏。若不及时处理,这强大的能量非但不是助力,反而会成为催命符,从内部瓦解这最后的屏障。

就在这能源危机刚刚解除,结构性危机悄然浮现的关键时刻,另一项与之相辅相成、关乎防御体系长治久安的计划,必须立刻顶上——纳米修复机器人部署。

科学派控制中心内,狂喜过后是更加紧张有序的忙碌。主屏幕上,护山大阵的全局能量流图和结构损伤三维模型并列显示。代表能量的区域一片炽热的亮黄色,甚至带有危险的红色过载斑点;而代表结构完整性的区域,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损伤标记和黄色的疲劳预警区。

“灵枢,汇报护山大阵实时结构状态及纳米修复资源情况。”赵乾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异常沉稳。他深知,能源问题只是解决了“有无”,而如何“用好”、“维持住”,才是真正的挑战。

“护山大阵3.0结构状态分析完成。”灵枢迅速响应,三维模型上不同颜色的标记开始闪烁,“严重损伤点:127处,主要分布于东南‘离火’区、西北‘庚金’区阵基,及核心能量枢纽外围灵路。中度疲劳及潜在损伤点:584处。整体结构完整性评估:68.7%,并在地核能量持续冲击下呈缓慢下降趋势。”

“纳米修复资源库存:标准型号‘工蚁-III型’灵能纳米机器人,库存约35亿单位。特种型号‘织女-I型’灵络编织机器人,库存约800万单位。‘神农-II型’阵基修复机器人,库存约150万单位。修复专用灵胶‘融金膏’、‘续脉灵液’储备见底,需紧急生产。”

“修复优先级方案生成:优先保障核心能量枢纽及主要承压阵基的紧急修复,确保能量传输主干道畅通与安全。其次修复严重损伤点,防止结构性崩溃。同步进行大面积疲劳区域的预防性加固。”

数据冰冷而严峻。修复任务极其繁重,而资源却捉襟见肘。

“启动‘微尘’计划最高优先级!”赵乾毫不犹豫地下令,“所有库存纳米机器人即刻投入部署!器堂、丹堂全力配合,不惜代价,优先生产修复所需灵胶与灵液!符堂提供实时灵络导航符阵支持!”

命令一下,流云宗这台巨大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与“深渊”计划的惊天动地不同,“微尘”计划是一场无声的、微观世界的战争。

部署阶段:精密入微的投送

纳米机器人的投送,本身就是一项极其精细的技术活。受损的灵路往往深埋于山体、殿基之下,或位于能量场极其复杂的节点内部,常规手段难以抵达。

科学派采用了多种投送方案:

1. 灵脉注入法: 对于与地脉灵络相连的深层阵基,利用修复好的部分灵脉通道,将纳米机器人集群与特制的载体灵液混合,如同注射药剂般,直接注入目标区域。这需要极高的精度,否则机器人可能迷失在复杂的地脉网络中。

2. 微型空间折叠通道: 针对一些关键但物理上难以接近的节点,动用珍贵的“空间折叠仓储术”衍生技术,开启极其微小的临时空间通道,将机器人集群直接投送到损伤点附近。此法消耗巨大,但效率最高。

3. 灵能场牵引法: 利用修复目标本身散逸的灵能场或专门设置的引导符阵,形成特定的灵能梯度,吸引带相反电荷或特定灵纹共振的纳米机器人主动向损伤点聚集。此法节能,但速度较慢。

成千上万个微小的投送点,在流云宗境内悄然开启。无数肉眼不可见的纳米机器人,如同听从号令的微生物大军,沿着预设或引导的路径,悄无声息地涌向各自的“战场”。

修复过程:微观世界的精工细作

一旦抵达损伤点,纳米机器人便按照预设的程序和灵枢的远程指令,开始各司其职的修复工作。控制中心的副屏上,通过高倍“灵力显微镜”传回的实时画面,展现着令人惊叹的微观景象:

? 灵路焊接: 面对断裂的灵能导体(通常是特殊灵金或晶石脉络),“工蚁-III型”机器人喷出高温等离子流(由微型“高压反应釜”原理激发),精准熔化断裂面,同时另一组机器人输送来液态的“融金膏”作为焊料,在毫秒级内完成熔融连接和冷却定型,确保灵路电阻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