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州市郊,新规划的数字经济产业园一期工地。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陆则川没有坐在会议室听汇报,而是戴着安全帽,走在尚未硬化的临时道路上,脚下沾满了泥土。
李达康和沈墨陪在他身边,
边走边介绍着园区定位、引进的核心企业以及配套政策。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硬件建设,”陆则川停下脚步,望着眼前初具雏形的钢结构厂房,语气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软环境,尤其是数据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容错机制,必须同步跟上,甚至要超前布局。要让企业敢投入、敢创新,没有后顾之忧。”
李达康点头,接口道:
“陆书记放心,京州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由沈墨同志牵头,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制定了一系列实施细则。我们要的,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而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沈墨补充道:
“目前已经有三家拥有自主核心算法的AI公司和两家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确定入驻。下一步,我们重点攻关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和关键人才的引进与留存。”
陆则川微微颔首,目光深远:“很好。达康,沈墨,京州是汉东改革的龙头和试验田,你们的每一步,都要走得稳,也要看得远。这里的成功经验,要及时总结,条件成熟的要在全省推广。”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只限身旁几人能听到,“沙书记和我,期待你们拿出更多像‘光明峰项目’那样,实实在在拉动发展、惠及民生的成果。”
与此同时,城西一个不起眼的老旧电影制片厂摄影棚内,气氛凝重。
林薇穿着剧组准备的、洗得发白的旧衣服,站在简单的布景前——那是模仿山区小学教室搭建的,斑驳的黑板,破旧的课桌椅。
她没有化妆,头发随意挽着,
脸上甚至被化妆师刻意加深了肤色,增添了风霜感。
方导和几位剧组核心成员坐在监视器后,面无表情。
“第七场,第三镜,a!”场记板落下。
没有台词。这场戏是顾湘在深夜,独自一人擦拭着黑板。
孩子们用歪歪扭扭的粉笔字写下的“老师好”三个字,她擦了又写,写了又擦,动作机械,眼神却空洞地望着那三个字,仿佛透过它们,看到了自己支离破碎的过往和迷茫的未来。
林薇的手拿着抹布,一下,一下,用力地擦着。
她的背影微微佝偻,带着一种沉重的疲惫。镜头推进,捕捉她的侧脸。
没有眼泪,没有过多的表情,只有嘴角极其细微的、无法控制的颤抖,和眼底深处那几乎要溢出来的、混杂着追悔、痛苦以及一丝微弱不甘的复杂情绪。
她不是在“演”悲伤,她整个人仿佛被一种无声的悲恸笼罩。
那一刻,她不是林薇,她就是顾湘,一个被命运抛到谷底、在自我放逐中艰难寻找救赎可能的女人。
监视器后,方导身体微微前倾,紧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
“停!”方导的声音打破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