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泡茶汤的滋味已然淡去,如同许多激烈过后归于平淡的往事。
陆则川没有再续水,任由紫砂壶中的余温慢慢消散。
他靠在藤榻上,目光落在窗外那片精心营造的枯山水庭院,白沙如海,石组如山,勾勒出一种极致的、冰冷的静美。
这种静,与他内心刚刚经历的风暴余波,形成一种奇异的呼应。
高芳芳的选择,像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当时激起了滔天巨浪,但浪潮过后,湖面终将恢复平静,只是湖底的泥沙被彻底搅动,再也回不到从前。
她的死,与其说是对他的惩罚,不如说是她对自己无法面对的现实,所做的一种惨烈而懦弱的了断。
她用死亡,将所有的真相、欺骗、不堪,都变成了一个无法再对质的谜题,也强行在他的人生中,刻下了一道无法磨灭的、带着血色的印记。
他无法忘记最后看到她时,那惨白的脸,和手腕上刺目的红。那一刻,无关爱恨,只是一种对生命如此轻易消逝的、最原始的震撼与悲悯。
但这一辈子,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仅止于此了。他不能,也不会让自己长久地沉溺于这种情绪。
他的位置,不允许他有太多的私人悲欢。
他的思绪不由得转向高育良。
这位曾经的岳父,后来的政治盟友与潜在的对手。
他主动坦白,是出于对最终败局的清醒认知,还是内心深处残存的一丝文人风骨与良知?或许兼而有之吧。
陆则川不得不承认,高育良最后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保全了彼此最后一点体面,也让汉东避免了一场可能更惨烈的震荡。
如今他在大理,与高小凤过着寻常日子,或许,那才是他本性中更向往的归宿。权力场,终究不适合每一个读书人。
想到这里,陆则川对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有了更深一层的审视。
他不同于高育良,他并非纯粹的学者,他的根基、他的抱负,都深深扎根于这纷繁复杂的政治实践之中。
他享受运用权力去破除积弊、推动变革的过程,也清醒地认识到权力带来的诱惑与危险。如何驾驭这头猛兽,而不被其反噬,将是他永恒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