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龙怒沧海,威加四夷(2 / 2)

他顿了顿,语气转寒:“若其不允……告诉沧,朕准他,炮击巴士拉城!”

这是一份极其强硬最后通牒。楚骁的目的,并非灭亡奥斯曼,而是要借此机会,一举打破西洋开拓的僵局,迫使这个陆上大国承认靖朝的地位与利益,为未来的长期交往定下基调。

就在西洋战云密布之际,帝国西陲的平叛战事也已接近尾声。

乌斯藏都护府派出的高原铁骑,在河湟战场上展现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翻山越岭如履平地,骑射精准,悍勇绝伦,成为平叛大军中最锋利的尖刀。在一次关键战役中,数千藏兵迂回至叛军主力侧后,发起决死冲锋,一举击溃了叛军阵型,为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捷报传回,楚骁龙颜大悦,下旨重赏乌斯藏都护府及参战各部,阵亡藏兵亦按靖军标准优恤。此战,不仅平定了西羌,更用实实在在的战功和赏赐,将乌斯藏与帝国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高原屏障,愈发稳固。

然而,西北的镇北王麴智盛,却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来自西域的探马回报,盘踞在吐鲁番一带的察合台汗国残余势力,近来活动频繁,似有东窥之意。同时,更西方的沙皇俄国的探险队,也出现在了准噶尔地区,其动向诡秘。

麴智盛立刻加强了边境戒备,并八百里加急向京城示警。帝国的边疆,从未真正平静过。

与西洋和西北的刀光剑影相比,东海方向显得相对平静,但开拓的脚步并未停歇。

靖海伯吴昶坐镇福州,统筹着规模越来越大的向流求(台湾)与吕宋的移民事务。一座座新的村庄、城镇在海外岛屿上建立起来,来自中原的稻作技术与手工业,与当地的热带物产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

“伯爷,前往‘东番’(台湾)中部的移民报告,已在浊水溪畔发现大片可垦平原,土地肥沃,只是……山中生番时有袭扰。”属下禀报。

“加派一营兵丁,配备火铳,护卫垦殖。对生番,先以招抚为主,若其冥顽不灵,则坚决打击,以保移民安全。”吴昶下令。帝国的疆域,正随着移民的脚步,在东南海上稳步延伸。

定鼎七年的尾声,在西洋的炮声、西北的警讯与东海的拓殖中缓缓落下。巴士拉事件如同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彻底改变了帝国对外开拓的节奏与方式。

楚骁的应对,展现出了一个成熟帝国的战略手腕。他以坚决的武力惩戒维护国威,又以精准的外交手腕谋求长远利益。对奥斯曼,是“以打促和”;对乌斯藏,是“以利固盟”;对东海,是“稳步拓殖”;对西北,是“未雨绸缪”。

帝国的政策,正从开国初期相对粗放的扩张,转向更加精细、更具战略眼光的全球布局。龙怒沧海,非为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要威加四夷,为这庞大的帝国,在复杂而危险的世界中,开辟出一条能够行稳致远的航路。西洋的挫折,并未让巨龙退缩,反而使其目光更加锐利,爪牙更加锋利。未来的挑战必将更多,但帝国的战车,已沿着既定的轨道,无可阻挡地向前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