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冬的南州,市局大院的水泥地结着薄霜,刑侦技术实验室前的实操场地里,十几名基层警员正围着三个模拟现场忙活。林砚刚帮一组警员调整完指纹刷的角度,就听见“鸡窝现场”传来老王的喊声。
“林队,你快来看看!这根毛发不对劲!”
林砚和苏晓快步走过去,只见老王蹲在用粉笔勾勒的“鸡窝”旁,手里捏着一根棕色毛发,正用放大镜仔细端详。旁边两个年轻警员凑在一旁,眼神里满是好奇。
“怎么了老王?”林砚蹲下身,接过老王递来的毛发,放在载玻片上,借着阳光观察,“这毛发质地较粗,根部有细小的毛囊残留,确实不是家禽的毛发,更像是成年男性的头发。”
苏晓从工具箱里拿出便携式显微镜,对准载玻片:“我看看毛发的鳞片结构,要是能确定毛发的大致主人特征,就能缩小排查范围。”
众人围在显微镜旁,屏息凝神。苏晓调整着焦距,片刻后说道:“毛发鳞片排列较紧密,颜色偏深棕,结合毛囊残留来看,主人应该在30到40岁之间,近期可能染过头发,而且头皮油脂分泌旺盛,大概率是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老王眼睛一亮:“这就好办了!我们派出所辖区里,最近丢鸡的那几个村子,有不少做体力活的壮劳力,要是能按这个特征排查,比瞎找强多了!”
林砚点点头,顺势引导:“这就是微量物证的作用,一根不起眼的毛发,就能给我们指方向。你们再仔细找找‘鸡窝’周边,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痕迹。”
老王立刻带着两个年轻警员,按照手册上的方法,用小刷子仔细清扫“鸡窝”周围的地面。没过多久,一个年轻警员喊道:“王哥,这里有个小泥印!看着像是鞋底蹭到的!”
众人立刻围过去,只见“鸡窝”门口的泥土里,有一个半厘米见方的浅印,边缘带着细微的纹路。林砚拿出尺子测量:“这个印记虽然小,但能看出鞋底的纹路是斜条纹,而且泥土里还混着一点黑色的碎屑,可能是从鞋底掉下来的。”
苏晓用镊子夹起黑色碎屑,放在另一个载玻片上:“这碎屑看着像是煤渣,说不定嫌疑人家里烧煤,或者经常去有煤渣的地方。”
“我们辖区那几个村子,只有东头的李家村和西头的王家村烧煤,而且村里的路都是土路,鞋底容易沾煤渣!”老王一拍大腿,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情,“林队,按现在这些线索,我们先去这两个村子排查,重点找30到40岁、染过棕发、做体力活、鞋底是斜条纹的男性,准没错!”
林砚笑着点头:“思路很对,不过排查的时候,记得带上毛发样本,要是遇到可疑人员,可以悄悄收集他们的毛发进行比对——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违反规定。”
“放心吧林队!我们知道分寸!”老王说着,就和两个年轻警员一起,认真记录下现场的线索,整理成排查清单。
另一边,“供销社柜台”组和“邻里打架院子”组也有了收获。“供销社柜台”组的警员,在模拟的柜台抽屉缝隙里,提取到了半枚清晰的指纹,通过指纹粉显现后,能清楚看到指纹上的斗型纹路;“邻里打架院子”组则在模拟的桌椅抓痕处,提取到了嫌疑人的衣物纤维,和林砚提前准备的“嫌疑人衣物样本”比对上了。
眼看实操演练有了成效,原本心存顾虑的警员们,脸上都露出了认可的神情。林砚召集众人回到实验室门前,问道:“大家现在觉得,这些新技术有用吗?”
“有用!太有用了!”老王第一个开口,“就说这根毛发和煤渣,要是放在以前,我们肯定忽略了,现在有了这些线索,排查起来事半功倍!”
其他警员也纷纷点头,一个年轻警员说道:“林队,以前我们办小案子,全靠蹲守和问人,有时候蹲好几天都没结果,要是早学了这些技术,能少走不少弯路。”
林砚欣慰地笑了:“大家能认可,说明这些技术确实能帮到大家。接下来,我们再去实验室里,教大家怎么用简易的指纹比对设备,还有毛发、纤维的初步比对方法,以后大家在辖区办案,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能自己上手了。”
众人跟着林砚和苏晓走进刑侦技术实验室。实验室里,几台崭新的设备整齐摆放着,墙上挂着各种物证提取的流程图。林砚指着一台小型的指纹比对仪:“这就是我们改良后的指纹比对仪,虽然不如省厅的先进,但操作简单,能储存辖区内有前科人员的指纹,遇到现场提取的指纹,就能直接在这里比对。”
苏晓则拿着毛发比对镜,给众人演示:“大家看,这是比对镜,左边放现场提取的毛发,右边放可疑人员的毛发,调整焦距后,就能对比毛发的鳞片结构、颜色和粗细,要是特征一致,就有很大的嫌疑。”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林砚和苏晓手把手地教警员们操作设备,解答他们的疑问。老王一开始对着指纹比对仪还很生疏,按错了好几次按钮,在林砚的耐心指导下,慢慢掌握了操作方法,成功将“供销社柜台”组提取的指纹,和实验室里储存的“模拟前科人员指纹”比对上了。
“成了!真的对上了!”老王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匹配成功”字样,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以后我们办案,再也不用拿着指纹照片到处比对了,这设备太方便了!”
林砚拍了拍老王的肩膀:“这些设备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办案才引进的,以后大家在办案过程中,遇到技术上的问题,随时可以来实验室找我们,也可以打电话咨询。”
就在这时,老王的传呼机突然响了。他拿起一看,脸色瞬间变了:“不好!我们辖区李家村,刚才又有人家丢鸡了,而且这次丢了五只,村民都急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