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317章 实操演练遇真案:鸡窝毛发牵出窃案

第317章 实操演练遇真案:鸡窝毛发牵出窃案(1 / 2)

1990年冬的南州,刑侦技术实验室门前的空地上,基层警员实操演练正进行得热火朝天。老王捏着镊子,将鸡窝旁那根棕色毛发凑到阳光下,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毛看着又粗又硬,比我家狗毛还韧,肯定不是家禽的。”

林砚凑过来,接过毛发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是人的腋毛,末端有修剪痕迹,而且毛发根部附着少量皮屑,要是送到实验室做蛋白检测,能提取到dNA信息。”

“就一根毛还能查dNA?”老王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镊子差点没拿稳,“林队,这要是真能行,我前阵子办的那起牛犊失窃案,说不定就能破了!”

话音刚落,实验室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穿着棉袄、裤脚沾着泥的老农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远就喊:“警官!警官!不好了!我家鸡窝被偷了!二十多只鸡全没了,那可是我给娃攒学费的家底啊!”

林砚心里一动,转头看向老王:“王哥,机会来了,咱们现场实战一把。”

老农姓孙,家住在南州城郊的孙家庄,距离市局不过五公里。众人跟着孙老汉赶到他家时,院子里已经围了几个邻居,孙老汉的老伴坐在鸡窝旁抹眼泪,鸡窝的木栅栏被撬得歪歪扭扭,地上散落着几根鸡毛和一些杂乱的脚印。

“早上我起来喂鸡,一开门就看见这景象,”孙老汉红着眼眶,指着鸡窝,“鸡窝旁边的柴房也被翻乱了,我猜小偷是从柴房翻墙进来的。”

林砚没说话,先拿出卷尺,按照现代现场勘查流程,从院墙开始测量。苏晓则蹲在鸡窝旁,用毛刷轻轻扫动地面,很快就发现了几枚清晰的脚印:“这脚印是胶底鞋留下的,尺码四十二码,鞋底有‘解放牌’的logo,而且脚印边缘有些模糊,说明嫌疑人走路有些外八字。”

老王凑过来,看着脚印若有所思:“我们村也有几个人穿这种胶鞋,不过外八字的……我得回去查查。”

“先别急着排查,”林砚摆摆手,指向鸡窝旁的柴房,“孙大爷,我能进去看看吗?”

得到同意后,林砚走进柴房。柴房里堆满了柴火和农具,地面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灰尘,灰尘上清晰地印着一串同样的胶鞋脚印。林砚顺着脚印走到柴房角落,突然停下脚步——角落里的一堆干草被翻动过,草堆里露出了几根和之前演练时发现的一模一样的棕色毛发。

“苏晓,过来提取一下这些毛发。”林砚喊道。

苏晓立刻拿着物证袋和镊子过来,小心翼翼地将毛发夹进袋里:“这些毛发和刚才演练时的那根特征一致,大概率是同一个人的。”

林砚站起身,环顾四周,发现柴房的窗户玻璃被打碎了一块,窗台上有明显的攀爬痕迹:“嫌疑人应该是先打碎窗户玻璃,进入柴房,再从柴房翻墙进入院子,撬开鸡窝偷走鸡的。从脚印的深浅和分布来看,嫌疑人应该是一个体型偏胖的中年男性——体重越大,脚印越深,而且他在柴房里停留的时间不短,脚印比较密集。”

“体型偏胖、中年男性、穿四十二码解放胶鞋、走路外八字……”老王在一旁飞快地记录着,“我们村符合这些条件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外号‘胖墩’的李三,游手好闲,经常偷鸡摸狗;另一个是张老实,虽然看着老实,但前阵子刚因为赌博欠了一大笔钱。”

林砚点点头:“王哥,你去村里了解一下这两个人今天早上的行踪,尤其是凌晨四点到六点之间,有没有人见过他们。我和苏晓留在现场,再找找其他线索。”

老王应声离开后,林砚继续在院子里勘查。他注意到孙老汉家的院墙不高,大概一米八左右,院墙顶部有几片脱落的墙皮,墙皮上还挂着一丝黑色的纤维。苏晓将纤维提取下来,放在放大镜下观察:“这是棉纤维,颜色发黑,应该是从嫌疑人的衣服上勾下来的。”

“黑色棉衣服、解放胶鞋、体型偏胖、外八字……”林砚将这些线索串联起来,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嫌疑人的经济条件应该不太好,平时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便宜货,而且有盗窃前科的可能性很大。”

大概一个小时后,老王匆匆赶了回来,脸上带着兴奋:“林队,有线索了!今天早上五点多,村里的张大妈去河边挑水,看见李三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从孙老汉家的方向往村外走。张大妈问他麻袋里装的是什么,他支支吾吾地说是什么农产品,然后就急匆匆地走了。”

“李三现在在哪里?”林砚立刻问道。

“应该在他家,”老王说道,“他家就在村东头,我带你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