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杀了他?”林砚盯着他的眼睛。
王虎的情绪瞬间崩溃了,双手捂住脸,肩膀不停颤抖:“我……我昨晚在烧饼铺碰到老周,知道张强往老国道去了,我就开车追了上去。在荒坡那里追上了他,我让他把钱还给我,他不肯,还骂我,说我活该被骗……”
“然后你就动了杀心?”
“我……我当时太生气了,脑子一热就……”王虎的声音哽咽着,“我从车上拿出尼龙绳,趁他不注意,从背后勒住了他的脖子……他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我害怕被人发现,就从车上拿出汽油,泼在他的车上,把他和车一起烧了……”
“尼龙绳和汽油是你早就准备好的?”林砚追问。
王虎点点头,泪水从指缝里流出来:“我找了他好几天,都没找到,就想着如果碰到他,他不还钱,我就……我就杀了他。汽油是我跑运输剩下的,尼龙绳是车上用来绑货的……”
“你焚车之后,就开车回村了?”
“没有,我怕被人发现,就开车去了邻市,在高速服务区待了一夜,早上才敢回来。”王虎如实交代,“我以为雨夜不会留下什么痕迹,没想到……没想到还是被你们找到了。”
林砚看着眼前这个崩溃的男人,心里没有丝毫波澜。生意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他却选择了最极端、最残忍的方式,不仅夺走了别人的生命,也毁了自己的一生。
“王虎,你还有什么要交代的?”李建国问道。
王虎摇了摇头,声音沙哑:“没有了,都交代了。是我一时糊涂,犯了大错,我认罪。”
林砚站起身,对旁边的警员说道:“记录在案,带他下去签字画押。”
警员上前,将王虎带离了审讯室。审讯室里只剩下林砚和李建国,灯光依旧惨白。
“终于招了。”李建国松了口气,靠在椅背上,“这案子折腾了这么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林砚点点头,拿起桌上的笔录,仔细看了一遍:“证据链已经完整了,人证、物证、口供都对上了,接下来就是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
“说起来,这张票据真是关键。”李建国指着那张复印件,“如果不是老周记得清楚,我们还得费不少劲。”
“细节决定成败。”林砚感慨道,“凶手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一张小小的票据,成了指证他的关键证据。还有轮胎印、刹车配件、车厢里的血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痕迹,最终都串联成了破案的线索。”
两人走出审讯室,外面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洒进刑侦大队的走廊,暖洋洋的。技术组的同事看到他们出来,纷纷投来询问的目光。
“搞定了,王虎全招了。”林砚笑着说道。
走廊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声,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苏晓拿着一份报告走过来:“林队,李队,最后一批物证化验结果出来了,王虎货车上的尼龙绳残留成分,和张强颈部勒痕的纤维成分完全一致;汽油样本也和案发现场的汽油残留匹配。”
“完美。”李建国拍了下手,“这下铁证如山,他想翻供都难。”
林砚看着手里的报告,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雨夜焚车案,从接到报案到成功告破,历时不到二十四个小时。这背后,是整个刑侦大队的通力合作,是技术组的细致化验,是走访民警的耐心排查,更是对每一个细节的不放过。
“大家辛苦了,今天晚上聚餐,我请客!”林砚说道。
“好耶!”走廊里再次响起欢呼声。
林砚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阳光,心里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刑警,他们每天都在和罪恶打交道,见过太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但正是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每破一个案子,就意味着正义得到了伸张,受害者得到了慰藉。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赵伟打来的。
“林队,我已经把老周送回红泥村了。村里的村民听说案子破了,都挺高兴的,还说要给咱们送锦旗呢。”赵伟的声音带着笑意。
“锦旗就不用了,让村民们安心生活就好。”林砚说道,“对了,张强的家属联系上了吗?”
“联系上了,他妻子和孩子都在邻市,已经通知他们过来了,估计明天就能到。”
“好,让他们过来的时候直接联系我,我跟他们说一下情况。”林砚叮嘱道。
挂了电话,林砚转过身,看到李建国正看着他,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不错,林砚,这案子你立了大功。”
“是大家的功劳,我一个人也办不成。”林砚谦虚地说道。
“你小子就是太谦虚了。”李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从发现轮胎印,到锁定红泥村,再到找到票据线索,最后突破王虎的心理防线,每一步都走得很稳。继续加油,以后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刑警队长。”
林砚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这只是他刑警生涯中的一个案子,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考验在等着他。但他有信心,只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就一定能披荆斩棘,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安宁。
夕阳西下,刑侦大队的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大家还在忙着整理案件材料,为移交检察院做准备。林砚坐在办公桌前,拿起笔,在案件总结报告上写下了最后一行字:“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雨夜焚车案告破,等待王虎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而他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继续在追寻正义的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