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立刻去调查李三的下落,还有当年为他作证的那两名工人。”林砚当机立断,语气坚定。
“是,队长!”小陈立刻转身跑了出去。
林砚又拿起其他物证,一一进行检测。他在一块变形的金属零件上发现了一点暗红色的痕迹,经过试剂检测,确认是血迹。当年的鉴定报告认为,这是仓库管理员的血迹,但林砚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他让张专家对血迹进行血型检测,结果显示,血型为A型,而仓库管理员的血型是o型。
“这不是管理员的血!”林砚心中一动,“难道是凶手留下的?”
这个发现让林砚更加兴奋,他意识到,这起尘封了七年的旧案,终于有了突破口。他将血迹样本小心地保存起来,虽然目前没有指纹比对技术,但只要找到嫌疑人,就能通过血型进行比对。
下午,小陈回来了,带来了调查结果:“队长,李三现在还在南州市,开了一家五金店,生意做得不错。当年为他作证的两名工人,其中一人已经去世,另一人叫王强,现在在一家建筑工地打工。”
“走,我们去找王强。”林砚站起身,拿起外套就往外走。
建筑工地位于南州市郊区,尘土飞扬,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施工。林砚和小陈找到了王强,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皮肤黝黑,手上布满了老茧。听说两人是公安局的,王强眼神闪烁,显得有些紧张。
“王师傅,我们想向你了解一下1983年东风路仓库纵火案的情况,当年你是不是为李三作过证?”林砚开门见山。
王强脸色一变,低下头,沉默了半天,才缓缓说道:“是……是啊,当年李老板说他在厂里加班,我和另一个工友都看见了。”
“你说的是实话吗?”林砚盯着他的眼睛,语气严肃,“当年的案子是我父亲林卫国负责的,他为了追查凶手,最后牺牲了。现在我们有了新的证据,如果你说了谎,就是包庇罪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王强的身体颤抖了一下,抬起头,眼中充满了愧疚:“警官,我说……我说实话。当年李三给了我和另一个工友每人五百块钱,让我们帮他作伪证。其实那天晚上,他根本就没在厂里加班,我们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那你知道他和仓库管理员的关系怎么样吗?”林砚追问。
“听说他们关系不太好,李三欠仓库老板的货款,老板一直催他还,他好像还和管理员吵过架。”王强说道。
得到了王强的证词,林砚立刻带人前往李三的五金店。李三的五金店开在市中心的一条商业街,生意兴隆。看到警察进来,李三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警官同志,请问有什么事吗?”
“李三,我们是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现在怀疑你与1983年东风路仓库纵火案有关,请你跟我们回警局接受调查。”林砚亮出警官证,语气不容置疑。
李三脸色煞白,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警官,你们是不是搞错了?那起案子都过去七年了,我怎么会和它有关?”
“有没有搞错,到了警局就知道了。”林砚示意手下警员,将李三带上了警车。
审讯室里,李三一开始还拒不承认,一口咬定自己有不在场证明。但当林砚拿出王强的证词、烧焦纸片上的字迹以及那块带有血迹的金属零件时,李三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原来,当年李三欠东风路仓库老板五千元货款,老板催得紧,他多次恳求宽限,却遭到拒绝,还被仓库管理员当众羞辱。怀恨在心的李三,便想放一把火,烧毁仓库的账目,赖掉这笔欠款。
1983年12月15日晚,李三偷偷潜入仓库,与值班的管理员发生争执,情急之下,他拿起身边的金属工具砸向管理员的头部,将其打死。随后,他点燃了仓库里的货物,制造了电线短路的假象,然后逃离了现场。为了掩盖罪行,他还花钱买通了厂里的两名工人,为自己作伪证。
“我对不起林警官,当年他那么认真地调查,我却一直隐瞒真相。”李三痛哭流涕,充满了悔恨。
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林砚走出审讯室,夕阳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他抬头望向天空,仿佛看到了父亲的笑容。七年了,这起悬案终于告破,父亲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回到办公室,林砚打开父亲的卷宗,在结案报告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他拿起那张烧焦的纸片,小心翼翼地夹进卷宗里。这张小小的纸片,不仅揭开了当年的真相,也弥补了他心中的遗憾。
“林队,技术实验室的专家说,以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设备,破更多的悬案了。”小陈走进来,兴奋地说道。
林砚点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是啊,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就能更好地守护南州的安宁,不让任何一个凶手逍遥法外。”
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下几片,落在办公桌上,像是在为这起旧案的告破,送上无声的祝福。林砚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案件等着他去侦破,更多的正义等着他去守护。他将继续带着父亲的遗志,在刑侦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成为这个时代最坚定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