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67章 邻省的初步调查

第67章 邻省的初步调查(1 / 2)

吉普车在国道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车窗外的白杨树从稀疏变得密集,最后彻底被连片的红砖厂房取代。林砚推下车窗,一股混杂着煤烟和机器油味的风灌进来,让他下意识地皱了皱眉——这就是邻省的铜州市,老鬼最后出现过的地方。

“林队,铜州市局的人已经在门口等了。”开车的民警小王指了指前方那栋挂着“铜州市公安局”牌子的三层小楼,楼前停着一辆绿色的挎斗摩托,两个穿着藏青色警服的人正朝这边挥手。

林砚整理了一下衣领,将装着老鬼旧照片的信封揣进内兜。自从在南州审出老鬼的线索后,他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这不仅是抓住纵火案嫌疑人的关键,更是解开父亲牺牲真相的唯一突破口。可临出发前,李建国拍着他的肩膀说“跨省办案难,别抱太急的指望”,现在踏上铜州的土地,他才真正体会到这话里的分量。

“我是铜州刑侦大队的赵刚,这位是我们队的老郑。”迎上来的中年民警握着林砚的手,指节粗大,掌心满是老茧,“接到你们的协查函,我们把档案室翻了个底朝天,老鬼这号人,确实在我们这儿犯过事。”

走进市局办公楼,走廊里弥漫着淡淡的油墨味,墙上贴着“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红色标语,与南州警局的布置大同小异,却又透着股陌生的疏离感。赵刚把他们领进一间小会议室,从铁皮柜里抱出一个厚厚的档案袋,“哗啦”一声倒在桌上,泛黄的纸张散发出陈旧的气息。

“老鬼,本名王奎,1948年生,籍贯是我们铜州下属的王家庄。”赵刚抽出一张泛黄的户籍卡片,上面贴着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男人留着寸头,颧骨很高,嘴角向下撇着,眼神里透着股狠劲,“1975年,他在我们这儿偷了供销社的三台缝纫机,被判了两年,1977年刑满释放。”

林砚的目光紧紧盯着照片,手指轻轻拂过纸面——这张脸,和虎哥描述的“三角眼、高颧骨”完全对得上。他掏出自己带来的旧照片,是虎哥当年偷偷拍下的老鬼侧脸,两张照片拼在一起,轮廓几乎重合。

“刑满释放后,他有没有再犯案?”林砚追问,指尖在档案纸上滑动,寻找着1978年的记录——那正是父亲林卫东调查仓库纵火案的年份。

赵刚摇了摇头,拿起另一张表格,“释放后他回了王家庄,但不到半年就走了,说是去南方打工,具体去哪儿没人知道。我们1980年搞人口普查的时候,王家庄的村干部说,好几年没见过他了,连家里的老房子都塌了半遍。”

“没人知道他的去向?”小王忍不住插话,“就没个亲戚朋友能联系上?”

老郑叹了口气,端起搪瓷缸喝了口茶,“王奎这人心眼坏,在村里名声极差,爹娘死得早,没兄弟姐妹,唯一的远房表哥,还因为他偷东西跟他断了来往。我们去年排查在逃人员的时候,还去王家庄问过,村里人都说,这人怕是早就死在外面了。”

林砚的心头沉了沉,手指捏着那张户籍卡片,指节微微泛白。他原本以为,找到老鬼的籍贯地,就能顺藤摸瓜找到他的下落,可现在看来,这条线索又要断了。1977年刑满释放,1978年就出现在南州,参与仓库纵火案,之后又销声匿迹,这个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能不能带我们去王家庄看看?”林砚抬头,目光坚定,“就算找不到人,说不定能找到些他当年的遗物,或者知道他去向的老人。”

赵刚犹豫了一下,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王家庄离市区有四十多里地,现在已经下午三点了,去了怕是赶不回来。再说,这么多年过去,估计也问不出什么。”

“去看看吧。”林砚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我父亲当年就是因为追查这案子牺牲的,哪怕只有一丝希望,我也不想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