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八年七月的又一次常朝,气氛相较于上次争议匠人等级时,显得平和了许多。礼部尚书白时中再次出列,旧事重提,言辞却更为恳切:
“陛下,西夏既平,四海威服,此乃千古未有之武功。然政和年号沿用已久,不足以彰显陛下今日之文治武功,亦难符这革新鼎盛之气象。臣等再三恳请,为昭示新局,告慰祖宗,顺应天命,伏请陛下更定新年号,以安天下臣民之望!”
这一次,不少之前对匠人制度不满的文臣也纷纷附和。他们或许在技术革新上心存芥蒂,但对于年号这等关乎正统与气象的大事,却有着一致的认同。
御座之上,赵佶将众人的神色尽收眼底。他深知,在推动激进变革的同时,也需要适当安抚传统力量,维持朝堂的平衡。略作沉吟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充满威仪:
“白卿及诸位爱卿所言,不无道理。破旧立新,亦需继往开来。年号,便依众卿所议,着翰林院、礼部共拟佳号,择吉日颁行天下。”
“陛下圣明!”以白时中为首的文臣们顿时面露喜色,齐齐躬身,感觉终于在这位锐意进取的皇帝面前,挽回了一丝礼制的颜面。
处理完年号之事,赵佶话锋一转,目光投向工部尚书苏启明和列席的宇文恺:
“苏卿,宇文卿,红衣大将军炮陆试已成,舰载改制亦已就绪,此乃国之重器,不可懈怠。工部与将作大营,当继续精益求精,改进工艺,着手筹备量产!务必保证质量,宁慢勿滥。”
“臣等领旨!”苏启明与宇文恺肃然应命。
“吴敏。”赵佶看向兵部尚书兼总参谋使。
“臣在。”
“着总参谋司行文神机营,即日起,于神机营中遴选精锐,组建三个红衣大将军炮营,每营暂定配属大将军炮二十门!韩世忠需严格督训,尽快形成战力,摸索步炮协同之新战法!”
“臣遵旨!”
最后,赵佶看向了格物院的方向,虽然杨凡等人未在朝堂,但他依旧下达了指令:“传朕旨意于格物院,除既定项目外,增设羊毛纺织专项研究。朕要他们拿出清洗、梳理羊毛,并纺成毛线、织成绒布的具体工艺!此事关乎北疆长远之策,同样紧要!”
“是!”自有中书舍人记录并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