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勇用沾满面粉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声音沉稳:“想家是常情。但咱们在这里,就是为了往后天下更多的家,能安安稳稳地包扁食、过日子。陛下给了咱田亩、免了赋税,还让娃儿们都能上学堂,这仗,打得值!吃了这顿扁食,来年,咱把兴庆府打下来,这西北,就彻底太平了!”
他的话让周围有些低落的情绪重新振作起来。
“队正说得对!吃!吃饱了好打仗!”
中军御帐附近。这里更是戒备森严,但同样架起了锅灶。赵佶在姚古、种师道等重臣的陪同下,亲自来到御前亲军营地。
“陛下万岁!”见到皇帝亲临,士兵们激动万分,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跪倒。
“平身,今日岁除,不必多礼。”赵佶笑容和煦,走到一口大锅前,看着锅中白胖的扁食在滚水中起伏,香气四溢,不由点头,“嗯,香气扑鼻,看来朕的将士们,不仅仗打得好,这手艺也不差。”
他随手拿起一个士兵刚包好的扁食,端详了一下,笑道:“形如元宝,寓意甚好。愿我来年,将士们皆能满载功勋与荣耀而归!”
“愿为陛下效死!大宋万胜!”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再次响起。
赵佶对随行的郑樵吩咐:“传朕口谕,今夜扁食,务必要让每一位戍守哨位、巡逻在外的将士回来都能吃上热乎的!各营军官,需与士卒同食!”
“臣遵旨!”
是夜,宋军大营各处,欢声笑语,香气弥漫。无数士兵围坐在篝火旁,捧着热腾腾的陶碗,碗里是汤汁鲜美、馅料十足的扁食。他们大口吃着,谈论着家乡的年俗,畅想着未来的战功与和平,战争的残酷似乎暂时被这温暖的年节气氛所驱散。
虽然无酒,但这一碗碗陛下亲赐的、象征着团圆与希望的扁食,却比任何美酒都更能暖人心脾,激荡士气。在这政和七年的最后一个夜晚,三军将士的心,因这简朴而用心的犒赏,与那位远在汴京又近在军中的皇帝,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雪依旧在下,但营中的万千灶火与欢声,却照亮了这片即将迎来最终胜利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