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这熟悉又带着一丝幽怨的调子,赵佶睁开眼,看着眼前这张年轻娇媚的脸庞,想起她平日伺候倒也尽心,性情虽有些小性子,却也不失真率。自己后宫如今确实精简,妃嫔本就不多。
他心中一动,拉过她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旁,看着她瞬间亮起来的眼眸,笑道:“整日里就知道念叨位份。罢了,朕今日便晋你为贵妃,省得你总在朕耳边嘀咕,觉得自己地位低下。”
李婕妤(现在应是李贵妃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猛地睁大眼睛,愣了片刻,随即巨大的狂喜涌上心头,她立刻滑下凳子,跪伏在赵佶脚边,声音都带着颤抖:“臣……臣妾谢陛下天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佶将她扶起,看着她激动得泛红的脸颊和闪烁的泪光,心中也有一丝满足:“好了,起来吧。既为贵妃,更需谨言慎行,为后宫表率,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是!臣妾一定恪守宫规,尽心服侍官家,绝不敢有负圣恩!”李贵妃连忙保证,脸上是掩不住的灿烂笑容。
这一夜,自是温存缱绻,不必细表。
第二天赵佶醒来时,只觉神清气爽。早朝后,他想起司农寺曾汇报汴京周边冬小麦已陆续收割完毕,尤其是那“麦棉套种”的实验田,不知成效如何。一时兴起,便唤上梁师成,并令司农寺卿赵霆随驾,微服出宫,前往京郊查看。
马车驶出汴京,窗外是一片夏收后略显空旷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秸秆的清新气息。来到一片规划整齐的官田前,赵佶下了车。
只见田垄之上,冬小麦已然收割,留下了齐整的麦茬。而在麦茬之间,一行行嫩绿的棉苗已然破土而出,生机勃勃,长势甚是喜人。
司农寺卿赵霆指着田地,兴奋地禀报:“陛下请看,这便是严格按照司农寺新法进行的麦棉套种。去岁秋播小麦,今夏五月收麦后,棉苗正好接上,利用地力与剩余墒情,无需额外多占一季农时!据老农估算,若后续风调雨顺,此法一亩地,可得麦黍之余,多收皮棉数十斤不在话下!”
赵佶蹲下身,仔细查看那绿油油的棉苗,心中喜悦。他看向一旁陪同的几个老农,和颜悦色地问道:“老丈,觉得这新法子如何?”
一位被推举出来的老农,搓着粗糙的手,憨厚地笑着,言语间却带着佩服:“回……回官家的话,起初小老儿们也不信,觉得瞎折腾。可如今看了,这麦子收了,棉花接着长,地也没闲着,真能多出一份收成!朝廷……朝廷这法子,神了!就是……就是伺候起来,要更精细些。”
赵佶闻言大笑:“好!能多收便是好事!精细些怕什么,多出的收成,还不够抵那点功夫吗?”他起身对赵霆道,“此法既已见成效,便可在北方适宜州县逐步推广。司农寺要编订详细章程,派专人指导,让更多百姓受益。”
“臣遵旨!”赵霆躬身领命。
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孕育着新希望的土地,赵佶只觉胸中块垒尽去。朝堂上的纷繁,后宫中的温情,最终都离不开这田野间最朴实的生机。国之大者,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