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朝会,赵佶并未返回福宁殿,而是径直摆驾枢密院。这座执掌天下兵机要务的衙署,此刻在他眼中,便是未来北伐燕云的神经中枢,必须进行一场适应现代战争需求的改造。
在枢密院正堂,他屏退闲杂人等,只留下知枢密院事吴敏、同知枢密院事王麟、兵部尚书宇文虚中,以及被紧急传召入宫的权知殿前司公事种师中。御前侍卫于堂外严密把守,气氛肃然。
赵佶没有过多寒暄,直接从袖中取出一份墨迹未干的章程,摊于案上。几人凝神望去,只见抬头赫然写着《北征行营参谋司规制》。
“北伐燕云,非比寻常边衅,乃举国之战。以往枢密院与前线将帅之间,文书往来,层层转递,遇事磋商,效率低下,已不合时宜。”赵佶开门见山,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意已决,于枢密院之下,仿三省六部之制,特设‘北征行营参谋司’!”
他目光扫过面前四位重臣:“此司,暂不设长官,由尔等四人——吴敏、王麟、宇文虚中、种师中,共同参赞军务,直接对朕负责!凡北伐一应谋划、调度,皆由此司出, 不走寻常枢密流程,以求高效!”
四人闻言,心中皆是一震。此司之权,可谓极重,直接架空了枢密院部分传统职能,更是将军事决策的核心圈缩小到了这五人之内。
赵佶不待他们细想,便开始一条条阐述具体架构:
“参谋司下设四曹,各司其职,如同臂指。”他指向章程,“一曰‘情报曹’,专司汇总、分析皇城司、边军斥候、乃至敌方降虏所获一切关于辽、金及燕云之地军情,绘制精细舆图,研判敌军动向、兵力部署、粮草囤积。此曹,由宇文虚中兼领,你兵部职方司之人手,尽数并入,皇城司北地情报,亦需优先呈送此曹!”
宇文虚中肃然领命:“臣遵旨!必使敌军动向,尽在陛下掌握!”
“二曰‘作战曹’,”赵佶继续道,“依据情报曹所供,拟定具体进军路线、分进合击之策、攻城拔寨之方略、各军兵力配置协同之计划。此乃北伐之‘大脑’,由吴敏主理!”
吴敏深吸一口气,感到肩上担子沉重,躬身道:“臣必殚精竭虑,务求计划周详,算无遗策!”
“三曰‘辎重曹’,”赵佶看向王麟,“协同户部、工部、将作大营,统筹所有粮草、军械、甲胄、被服、药材之生产、转运、前沿囤积、分配事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线若断,满盘皆输!由王麟负责!”
王麟郑重应道:“臣明白!定保障大军供给,绝无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