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始记录。
用只有自己能看懂的简略符号和关键词,尽可能还原刚才听到的对话细节。
“女,坠楼,非意外,疑他杀。特征:后腰有模糊巴掌印(成年男性,手劲大,可能练过)。自述:被人从后猛推。”
“男,出租车司机,颈后利器伤。关联:近期第三起类似案件,疑连环杀手针对司机。凶手特征:男性,眼神阴森,作案时坐后排,用利器(刀?)抵颈后突袭。”
写完,他看着纸上的字迹,依然觉得荒谬绝伦。这算什么?尸语者笔录?
就在这时,那女声又响起了,带着点好奇:“喂,你们说,这新来的小子,在那儿捣鼓什么呢?写写画画的……”
“水鬼”:“不……不知道……感觉……怪怪的……”
烟嗓司机似乎也注意到了林晏的异常:“管他呢……活人的事,少操心……”
林晏的笔尖一顿,冷汗又冒了出来。它们……能感觉到?
他不敢再动,维持着写字的姿势,直到外面天际泛起一丝微弱的鱼肚白,走廊里开始传来早班工作人员隐约的脚步声。
聊天声不知何时已经彻底消失了。解剖室里恢复了死寂,仿佛昨夜的一切都只是他神经衰弱产生的漫长噩梦。
但手心里攥着的、被汗水微微浸湿的笔记本,提醒着他那并非虚幻。
早上八点,交接班完毕。林晏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殡仪馆。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车水马龙的声音让他有种重回人间的恍惚感。
他回到家,反锁上门,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上,心脏还在狂跳。
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笔记本,看着上面记录的内容,眉头紧锁。
怎么把消息递出去?又能递给谁?
最终,他选择了一个最笨,但也可能是最安全的方法。他找了一家离住处和单位都很远的网吧,用公共电脑注册了一个全新的、没有任何个人信息的电子邮箱。然后,他将笔记本上的内容重新整理,用尽量客观、冷静,像是知情者举报的口吻,写成两封匿名的邮件。
在邮件里,他隐去了所有关于信息来源的匪夷所思的部分,只强调自己是无意间通过某种特殊渠道(含糊其辞)获知了这些关键线索,希望警方能重视并重新调查。
关于坠楼案,他特别指出了“后腰可能存在被忽略的、符合推搡力学的模糊巴掌印”,建议法医重点复检该区域。
关于出租车司机案,他点明了“凶手习惯坐后排,从颈后突袭,眼神阴鸷,可能与司机有过短暂言语交流留下印象”,并提醒警方并案调查,注意排查有类似前科或心理画像吻合的人员。
他将邮件分别发送到了市局刑侦总队的公开举报邮箱和重案组的内部工作邮箱。
做完这一切,他清除了所有上网记录,像个真正的罪犯一样,低着头匆匆离开了网吧。
接下来的两天,林晏是在极度的焦虑和不安中度过的。他照常上班,努力表现得和往常一样,但眼神总是不自觉地飘向那三具已经被移走,等待进一步处理或家属认领的尸体原来的位置。
他密切关注着本地新闻和警方的通报。
第一天,风平浪静。
第二天下午,他正在办公室里整理档案,手机推送了一条本地新闻快讯。
“本市警方迅速破获‘蓝湾小区坠楼案’,证实为他杀,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
林晏的心跳漏了一拍,他赶紧点开详细报道。
报道称,警方接到匿名线报后,高度重视,立即对死者遗体进行了复检,果然在死者后腰部位发现了一个此前被忽略的、符合外力推搡特征的模糊印记。通过技术比对和连夜侦查,迅速锁定了与死者有情感纠纷的男友。在确凿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对因口角争执一时冲动,从后将女友推下高楼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报道末尾,警方发言人表示,感谢热心市民提供的宝贵线索,对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将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林晏关掉手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手心因为激动而微微出汗。
成了!真的成了!
还没等他这口气完全松下来,第三天上午,又一个重磅消息炸开。
“连环残杀夜班司机案告破!警方根据线索擒获‘的士屠夫’!”
新闻详细报道了警方如何根据匿名举报提供的精准画像,调整侦查方向,通过排查有暴力犯罪前科、且近期行为异常的人员,并结合道路监控,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在其试图再次作案时,被埋伏的警方一举抓获。初步审讯,该犯对连续杀害三名出租车司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报道同样提到了“匿名热心人士提供的关键信息”。
办公室里,同事们都在议论纷纷,感叹警方破案神速,也为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感到唏嘘。
林晏坐在角落里,低着头,假装整理文件,心里却翻江倒海。
兴奋、后怕、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他用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竟然真的阻止了罪恶,伸张了正义?
然而,这种隐秘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下午,他刚完成一例简单的尸表检验,准备写报告,带他的秦老师推门走了进来,脸色有些严肃。
“林晏,手头的事先放一下。”秦老师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刑侦支队的韩队长来了,有点事情想问你,在会议室。”
林晏的心猛地一沉,像是骤然坠入了冰窟。
韩队长?他来找我干什么?
他强作镇定,放下笔,跟着秦老师走向会议室。每一步都感觉踩在棉花上,软绵绵的使不上力。
会议室里,坐着两个人。一个是穿着警服,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的中年男子,肩章显示着他的级别不低。另一个穿着便服,年轻一些,手里拿着一个记录本。
“韩队,这就是我们新来的法医,林晏。”秦老师介绍道,“林晏,这位是市局刑侦支队的韩队长。”
韩队长的目光立刻落在林晏身上,那目光极具穿透力,仿佛能直接看进他的心底。
“林法医,你好。”韩队长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无形的压力,“请坐。”
林晏依言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不自觉地握成了拳。
“找你来,是想了解一下前几天那两起案子的一些情况。”韩队长开门见山,“坠楼案和出租车司机连环案,你应该都听说过了吧?”
“听……听说了。”林晏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新闻都报了。”
“嗯。”韩队长点点头,身体微微前倾,那双眼睛紧紧盯着林晏,“破获得很顺利,多亏了有人提供了非常准确、非常关键的线索。”
林晏感觉自己的喉咙有些发干。
韩队长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语气变得意味深长:“但是,我们核对了一下你出具的法医初步检验报告,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出入。”
林晏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比如,坠楼案死者的初步报告里,并没有提到后腰那个关键的巴掌印。而匿名举报信里,却明确指出了这一点,甚至对施力者的特征都有描述。”
韩队长的语速不快,每个字却都像锤子敲在林晏的心上。
“再比如,出租车司机案,你的报告只记录了直接的死因和创伤形态。但匿名信里,却连凶手作案时的习惯位置、眼神特征,甚至暗示了其可能有相关前科的心理画像都提到了。”
韩队长的目光如同实质,压在林晏身上:“林法医,你能解释一下吗?为什么匿名举报人掌握的信息,会比你这位亲手进行初步检验的法医……更加详细,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更加……准确?”
会议室里安静得可怕。林晏能听到自己血液冲上头顶的嗡嗡声,以及心脏疯狂擂动胸腔的巨响。
解释?他怎么解释?
说尸体亲口告诉我的?
他的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的衬衫。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中,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一名穿着辅警制服的工作人员探进头来:“韩队,秦主任,刚刚送来的那具需要复检的女尸,已经送到一号解剖室了。”
韩队长摆了摆手,示意知道了,目光却依旧没有从林晏脸上移开,似乎在等待他的回答,又像是在欣赏他的窘迫和惊慌。
秦老师站起身:“韩队,你看这……”
韩队长终于缓缓站起身,对林晏说道:“林法医,你先回去工作吧。不过,这件事,我们可能还需要再找你详细谈谈。希望到时候,你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林晏几乎是凭借本能站了起来,双腿发软。他不敢看韩队长的眼睛,低着头,含糊地应了一声,几乎是踉跄着逃离了会议室。
他需要冷静,需要独处。
他鬼使神差地走向了解剖室。或许只有在那片绝对的冰冷和寂静里,他才能理清混乱的思绪。
推开一号解剖室的门,熟悉的消毒水气味和阴冷感包裹了他。他反手关上门,背靠着冰冷的金属门板,大口喘着气,试图平复那颗快要跳出胸腔的心脏。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清晰地,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冰冷的笑意,在空荡的解剖室里响了起来。
是那个坠楼女孩的声音。
“原来……你能听见我们说话啊……”
林晏浑身的血液,在这一刻,彻底冻结。
他僵硬地、一点一点地抬起头。
房间中央的不锈钢验尸台上,覆盖着白布的女孩尸体,头部的位置,白布不知何时滑落了一角,露出了半张苍白却完好无损的脸。
她的眼睛,睁开了。
正直勾勾地,带着一种非人的、洞悉一切的笑意,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