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40章 “干!”【求订阅】

第140章 “干!”【求订阅】(2 / 2)

你的草案,已经证明了你拥有制定这个级别战略计划的能力和眼界!

我看重的,是你脑子里这套活的思路,是你解决问题的根,而不是那些可以后续补充、修正甚至优化的枝叶!”

他语气带着欣赏:“能在短短一天内拿出那样一份草案,能在吴院士的重磅质疑下如此沉着冷静地抓住核心、精准回应,

这份心理素质、这份反应速度、这份对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力,比那一摞纸更珍贵!

它证明你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而是能在真正的惊涛骇浪中掌舵的舵手!”

旁边赵科长震撼不已。

原来在高层眼中,何雨柱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具体的技术细节,上升到了战略思维和核心能力的层面!这评价,高得吓人!

“所以,”他一挥手,就要下达那关键的命令:

“就这么定了,全面启动你的方……”

“铃——!!!”

桌上那部暗红色的保密电话,嘶鸣起来!

宋云澜一把抓起了话筒。

“我是宋云澜。”

宋云澜侧耳倾听着,脸上的血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压抑的铁青。

“明白。坚决执行命令。”

他缓缓地,将话筒放回原位。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眼,目光复杂地看向站在办公桌前的何雨柱,那眼神里有无奈,有痛惜。

“刚接到基地最高指挥部直接命令。为确保基地工程的绝对安全,万无一失,所有外围协作项目,核心技术人员……”

他顿了顿,“………必须进行最高级别的背景审查与复核。复核期间……”

他再次停顿:

“……不得接触任何核心数据与指挥岗位。”

最后一句,他看着何雨柱:

“雨柱,你的复核流程……至少需要一个月。”

何雨柱看着递到面前的报告,沉默不语。

宋云澜背对着他们,望着窗外。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只剩下墙上挂钟指针单调的走动声。

良久,宋云澜缓缓转过身。

他的脸上看不出喜怒,

“审查,”他终于开口,“按程序走,一天都不能少。”他刻意加重了语气,“但项目,”他看向何雨柱,“一天也不能停!”

宋云澜向前迈了一步:“从现在起,我,宋云澜,是此项工作的总指挥,对所有决策负全责!”

他抬手,指向何雨柱:“何雨柱同志,你的新身份是——我的特别技术助理!”

这个称谓让何雨柱和旁观的赵科长都微微一震。

宋云澜语速加快,条理却异常清晰,为新身份划定了职责:

“你,不直接下达命令,不直接接触绝密文件原件。”

他目光扫过两人,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你所有的技术思路、设备需求、人员要求,”

他指了指自己的嘴和桌上的纸笔,“通过我这张嘴,用我的手令发出去。”

最后,点明了核心职责:“你只负责在我这里,把技术上的所有为什么和怎么办讲清楚。”

“我们要在规章制度和国家需求之间,走出一条路来。你,”

他刻意停顿一下,“愿意陪我走这条钢丝吗?”

何雨柱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吐出一个字:

“干!”

短暂的寂静后,宋云澜猛地爆发出一阵爽朗洪亮的大笑:

“哈哈哈哈哈!好!好一个干字!痛快!”

宋云澜脸上的严肃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由衷喜悦和如释重负。

他重重拍了几下何雨柱的肩膀,

“就冲你这个干字,老头子我豁出这张老脸,也得给你把路铺平了!”

宋云澜豪气干云地说着,随即转向赵科长,语气恢复了高效精准的命令式,

“老赵!”

“在!”赵科长一个激灵,立刻挺直腰板。

“记录!”宋云澜语速极快,“第一批紧急设备清单:由何雨柱同志提供改造图纸的时间继电器控制脉冲辐照模拟装置,所需核心部件——时间继电器、控制模块,数量、规格按何工图纸,即刻从仪表七厂、精密仪器研究所库存调拨,走绝密运输通道!所需钴-60源或等效辐照源,协调京城三院放疗科或国家核物理研究所,以最高优先级借用或调配,安全措施按何工方案严格执行!”

“人员名单:协调中科院微生物所、地质部勘探研究所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定向采样突击队,目标区域:西北矿区、西南深井区,具体坐标随后由何工圈定!所有人员政治审查与保密协议同步启动,由指挥部专人负责!”

宋云澜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一口气将何雨柱草案里最急需的硬件支持和核心人力需求精准下达。

他每说一项,赵科长就飞快地在保密记录本上记下。

“是!明白!保证完成任务!”赵科长记录完毕。

“去吧!”宋云澜大手一挥。

赵科长没有丝毫耽搁,立刻转身,几乎是跑着冲出了办公室,门外立刻传来他调度命令和电话拨号声。

紧接着,走廊里响起了更多急促却有序的脚步声,整个工业局大楼似乎在这一刻,围绕着这个小小的办公室,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何雨柱站在一旁,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当国家机器为了一个单一的战略目标全力开动时,那种无与伦比的磅礴力量。

宋老几句话,就能调动千里之外的顶级研究所库存、能让医院的核心设备为项目让路、能让不同部委的精锐专家放下手头工作星夜驰援……这效率,这力度,远超他之前所有的想象。

刚才因吴院士报告和背景审查带来的最后一丝紧张,又悄然消散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他的背后,是整个国家!

看着赵科长冲出去的背影和门外隐约传来的高效运作声,宋云澜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他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走到棋盘前。

“柱子,”宋云澜的语气变得轻松而闲适,他不再称呼何工,而是用了更亲近的称呼,

“让他们忙活去吧。咱们爷俩,杀一盘?”

何雨柱一乐,“宋老,不要小看我这个厨子,下围棋,我还行!”何雨柱微笑着在宋云澜对面坐下。

宋云澜一边摆开棋盘,一边眨眨眼:“厨子?可不敢小瞧!上回你说做饭的火候能用在菌种驯化上,害得我回去盯着高压锅琢磨了半宿——结果差点把老伴儿的银耳羹熬成焦炭!”

何雨柱闻言哈哈大笑,顺手把黑棋罐子推到宋云澜手边:

“那今儿咱换个菜式。您这总工是掌灶大师傅,我就是个配菜的,给您打打下手……不过,”

他故意拖长了调子,指尖捻起一枚白子掂了掂,“配菜的手艺要是精了,也能让您这盘大菜增鲜提味,您信不?”

宋云澜佯装板脸:“好小子!刚夸你还行,尾巴就翘起来想抢我勺子了?行,让我看看你这配菜工的棋路,有没有你那四步验菌法刁钻!”

宋云澜一边下棋,一边看似随意地开口:

“东北的调令应该已经发出了,沈阳军需厂的老蔡,接到命令的速度不会比咱们慢。”

“仪表七厂的王总工,是急性子,看到清单,估计这会儿已经在仓库里亲自盯着装箱了。”

“京城三院的老院长,是我当年在西北的老战友,他接到电话,就算把放疗科停了,也会先把咱们要的源给匀出来……”

他每说一句,都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没有丝毫的怀疑。

这不是询问进度,而是在告诉何雨柱:看,事情正在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推进着。

“别着急,柱子。”宋云澜落下一颗子,抬头看向何雨柱,

“下棋如做事,也如打仗。开局布子,贵在精准,更要沉得住气。该动的子动了,该落的位置占了,剩下的,就是等它们走到位,发挥该有的作用。

急,是下棋大忌,也是做事大忌。咱们现在,就是稳坐中军帐,静待八方捷报。”

他端起旁边的茶杯,轻轻呷了一口,姿态从容不迫。

何雨柱笑说:“宋老教诲的是。这盘棋,咱们慢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