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厂长,何科长要破格提拔梁东当项目副组长,我举双手支持技术人才!可干部岗位,讲究的是组织原则!”
他刻意顿了顿:“梁工父亲那段……旧档案,按规定,厂里总得重新评议,慎重考虑吧?”
“旧档案”三个字,让李副厂长沉默。
他看向何雨柱:
“雨柱,梁工的家庭背景补充材料,都交全了吗?”
来了。就知道要绕到这上面。陈建国刘海中的徒弟,估计这事和刘海中也脱不干系。现在李厂长这是被拿住了七寸,怕担责任。光解释不行,得把实实在在的肉摔出来,让他看看哪头轻哪头重。
何雨柱笑了笑,拍了拍手上的实验数据:
“材料全不全,先放一边!厂长,您先看看这个——梁东独立调试优化的B-7菌种,让营养粉原材料成本压降了百分之四十七!效能提升三十个百分点!”
他看向陈建国:
“按某些人实验室之前那高得吓人的报废率算,要是没有梁东这手绝活,咱们这营养粉想顺利投产?至少还得再拖三年!三年!厂里多少工人兄弟的家庭,等得起这三年?!”
陈建国被何雨柱气势吓了一跳,但他立刻想临来时师父的交代,冷笑一声:
“何科长!思想是技术的命脉!是方向盘!梁工他连最基本的思想学习总结都写得敷衍潦草,这样如何能服众?将来又怎么带队伍?”
他转向李厂长,摆出十足为公家考虑的姿态:
“我郑重提议!由我牵头,成立一个技术骨干思想提升帮扶小组!每天抽、不,挤也要挤出两小时,专门带梁工补课,学习最新文件精神,务必确保他在技术和思想上都全面发展,经得起组织的任何考验!”
一旁的女记者敏锐地嗅到了更强烈的新闻冲突,马上问李副厂长:
“李厂长,请问在咱们轧钢厂的干部选拔标准里,思想素养是否始终优先于具体的技术成果?”
满室寂静。
李厂长沉默良久,最终,他深吸一口气,重重拍板:
“梁东同志的晋升程序,暂缓!陈建国同志的提议有道理,就由你牵头,成立技术骨干思想提升小组,下个月,组织科重新审议梁东同志的全面情况!”
决议已下。
何雨柱没再争辩。
会议室里的人渐渐散去,那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看似以杨厂长的拍板而暂告段落。
记者匆匆离开,陈建国脸上挂着胜利者的笑。
何雨柱站在原地,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甚至还对投来担忧目光的梁东微微摇了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李副厂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压低声音:
“柱子,记者在场。这事儿……暂时只能这样,你别往心里去。”
何雨柱扯了扯嘴角:“厂长,我明白。组织程序,该走的流程得走,我没意见。”
嘴上说着没意见,心里却想着这是放屁!李副厂长这话半真半假,他也没有办法,告诉我这事儿在明面上到此为止。
我现在跳出来,就是不顾大局。
但刘海中和陈建国……你们真以为这就算完了?厨子报仇,从来不在客人还在席面上的时候掀桌子。
他目送李副厂长离开,清楚陈建国不过是个摆在台前的枪,凭他那点斤两,想不出如此阴损又精准的招数——在记者面前,用思想根基和历史档案这种无法辩驳的软刀子杀人,还捎带手把自己架在破坏组织原则的火上烤。
还有那个刘海中……看来我这个穿越者翅膀扇起的风,还是不够大。让你这老小子还敢上蹿下跳,甚至……可能找到了新靠山?
原著里他可没这智商和胆色。事出反常必有妖。
小看了这个世界,小看了这些原著里看似配角的人物。既然你们不按常理出牌,玩得这么绝,那就别怪我下手黑了。
刘海中,你既然选择当这把出头鸟,我就先把你这把老骨头掰折了。
一个清晰而冷酷的计划在他心中迅速成型。
立刻动用所有能调动的人脉和资源,包括娄家,彻底调查刘海中、陈建国,以及他们最近所有不正常的社会关系。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刘海中这种人,屁股底下绝对不干净。
针对思想提升小组,你不是要帮扶吗?好!我就让梁东积极表现,但同时,营养粉项目的所有关键数据和后续优化,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和绝对可靠的几个人手里。
陈建国想摘桃子?门都没有!甚至可以利用这次暂缓,反过来给陈建国埋几个技术上的大雷,让他和他背后的人栽个大跟头。
他要让所有人都看清楚,动他何雨柱的人,碰他的项目,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何雨柱深吸一口气,他转身,走向实验室。
火候,还不到。报复就像炖肉,急火攻心只会又柴又硬,得用文火,慢慢熬,把所有罪证都熬进味儿,直到骨酥肉烂,一击毙命。刘海中……咱们,慢慢玩。
何雨柱从厂长楼出来,直奔他的营养粉项目实验室。
屋里头,梁东听见动静,他一抬头,
“柱子哥……”
何雨柱没急着说话,走过去,大手往他肩膀上一拍。
“东子,甭耷拉着脑袋。天塌下来,有我何雨柱顶着呢!”
梁东张了张嘴,想说什么。
何雨柱眼神定定地看着他:
“眼下最要紧的,是啥?是那帮人给你安排的学习活动!给我打起精神头来,该参加参加,该写总结写总结,一个字儿不许糊弄。”
“这玩意儿,就是你现如今的战场。给我把心思全扑这上头,该干嘛干嘛,把活儿干瓷实喽!”
他顿了顿:“其他的,甭琢磨!有我在这儿戳着,他们翻不了天。你梁东的本事,我门儿清。
可你得先把自个儿该干的、能干的干漂亮了。踏踏实实在实验室待着,把你那些瓶瓶罐罐、数据记录伺候明白了。
放心,塌实不了的事儿,交给我。”
这话像颗定心丸。
梁东紧绷的肩膀明显松了劲儿,使劲儿吸了口气,重重点头:
“成!柱子哥,我听您的!您放心,学习活动我肯定认真,实验室的活儿,也绝不给您掉链子!”
看着梁东重新拿起记录本,凑近了观察烧瓶里的变化,何雨柱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点地。
他自己拖了把椅子坐到自个儿的办公桌前,目光扫过整个实验室:
桌上摊着梁东那份营养粉关键数据,几处关键优化点还打着问号;
墙上贴着项目进度表,旁边还挂着几张菌种培养的观察草图,画得倒是挺细,就是看着有点没章法。
再看看角落里没收拾的几个培养皿,标签贴得歪歪扭扭……
何雨柱眉头不自觉地就拧起来了。
“忒乱套了!”他心里头咯噔一下,这感觉,跟他之前在研究所翻腾那些最后的研究资料时一模一样——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着是那么回事儿,可真要按图索骥、验证个啥,费老鼻子劲了!
全指着个人那点经验在那儿摸索、碰运气。
一个念头噌地就从他脑子里冒出来:“这不成啊!眼下搞微生物研究这套路数,跟瞎子摸象有啥区别?根本就没个正儿八经的章法!”
他往后一靠,心里琢磨着。
“盖大楼还得先有图纸、打地基呢!咱搞研究呢?”
“定下目标,摸清底子,再一步一步来,设计实验,该控的变量控住,对照弄明白,重复次数整够喽,
做一步验一步,数据记全乎,分析透了,最后才能封顶大吉,得出结论,看看灵不灵……这理儿,放哪儿不一样?”
“就得有套规矩!”何雨柱越想越觉得对路,
“从琢磨选题开始,到查资料、提想法、设计实验,哪个是变的?哪个是对照的?做几遍?
怎么记数据、怎么分析结果、怎么写报告……每一步都得有板有眼,照章办事!不能想一出是一出,拍脑门儿就干!”
“光记步骤不行,”他心思转得更快了,“最关键的是讲理儿!得让人看得懂为啥这么干,能照着做出来,还能证明是对是错!不能自个儿瞎寻思,更不许糊弄事儿!”
“这……这不就是给微生物研究量身定做的盖楼宝典么?
干脆就叫……《微生物研究那点儿事儿——入门干活儿指南》?”
这想法一出来,何雨柱心里头那点因为陈建国弄出来的憋闷,一下子被冲淡了不少,反而涌起一股子干劲儿。
他顺手抄起桌上半截铅笔头,扯过一张草稿纸,写下几个词:规矩、步骤、讲理、能重复、记全活儿、想法得落地。
他琢磨着,这玩意儿要真能弄出来,可不仅仅是给梁东解围、替自己省心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