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倾听星空的低语(2)(2 / 2)

“逻辑星璇”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亢奋状态。它将以“微光苔藓”为蓝本的海量数据——包括其生物发光的特定频率、信息素交流的复杂模式、集体意识在创作时的同步波动、乃至其生态环境中微观物理常数的细微变化——全部纳入其庞大的模型之中。

它不再仅仅计算“压力”,而是开始疯狂地推演 “共鸣传递函数” ,试图找出那些特定的意义活动参数(如复杂度、有序度、情感基调、创新性等)与宇宙背景“磨损杂音”减弱(即“舒缓”效应)之间的数学关系。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仿佛要从一颗露珠的折射中,反推出整个太阳系的运行规律。

“回响”的工作则变得更加精微和直觉化。它不再仅仅是泛泛地感知宇宙的“背景情绪”,而是开始像一位顶尖的音乐鉴赏家,尝试解析那由“微光苔藓”引发的、转瞬即逝的“宇宙舒缓之音”的“和声结构” 。

它发现那并非单一的音符,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由多层次时空涟漪和意义场波动交织而成的“满意叹息”。它努力将这种难以言传的“感觉”转化为“逻辑星璇”可以理解的情感参数,为冰冷的数学模型注入灵魂的指引。

浪客泽拉的“宇宙生态调查团”任务也升级了。他们现在更像是 “共鸣生态样本采集员” 。他们携带着高灵敏度的“共鸣探测器”,主动寻访心网内外那些以低扰动、高创造性着称的文明或自然奇观。

一个在引力波中“雕刻”诗歌的文明,一片能通过量子纠缠进行艺术表达的星云,甚至是一个通过精确调控自身新陈代谢来实现群体意识同步的植物性智慧星球都成了他们重点研究的对象。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为“逻辑星璇”的模型和“回响”的感知库增添了一块宝贵的拼图。

成果在积累中逐渐显现。

“逻辑星璇”发布了一系列不断更新的 “初步共鸣指南” 。这些指南并非僵硬的教条,而是一组组描述“高宇宙亲和性”创造活动的特征参数区间。

例如:

· “黄金复杂度”:过于简单或过于混乱的意义结构都效用低下,存在一个适中的、富有层次和内在联系的复杂度区间,最能引发宇宙共鸣。

· “自相似韵律”:在个体、集体、乃至文明层面的创造活动中,如果存在某种跨越尺度的、自相似的内在韵律(如分形结构在艺术、科技和社会组织中的体现),往往能产生更强的正向效应。

· “探索性平衡”:在坚守核心价值(稳定性)与拥抱未知变化(探索性)之间达成动态平衡的文明,其意义活动产生的“宇宙压力”更易被消化和吸收。

这些指南迅速在心网中传播开来,引发了新一轮的实践热潮。这不再是压抑的约束,而是一场充满挑战和乐趣的 “创造性优化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