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转转,风雨一生,到头来,能说说真心话的,竟只剩下这个自少女时期便陪伴在侧的旧仆了。
在冯嬷嬷的搀扶下,太后缓缓走向内殿。
她的背影在空旷华丽的慈宁宫中,显得格外孤寂。
宫闱深深,权力之巅的风景固然壮阔,但其间的寒冷与无奈,会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刻骨铭心。
...
宫墙外,庆王府,瑶光苑。
宋瑶慵懒地倚在暖榻的软枕上,怀里抱着六哥儿,听他给自己念话本子。
这孩子逐渐长大,用处也慢慢多了起来。
这不,小的这个都会念话本子了。
只不过人太小,其中不少字都不认识,听起来有些不得劲。
不过没关系,难得新奇。
孙嬷嬷安静地侍立在榻边不远处。
她年约五旬,衣着整洁素雅,发髻梳得一丝不苟,面容慈和,眼神清明,一看就沉稳又干练。
她是这瑶光苑里最得力的老嬷嬷,不仅是因为育儿经验丰富,更因为她身份特殊。
孙嬷嬷曾是太后娘娘的人,后来因为王爷需要,便从京城赶往边塞,照看宋瑶。
一晃几年,经她手里带过的五哥儿和六哥儿都到了识字的年纪了。
宋瑶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孙嬷嬷,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随口问道:“孙嬷嬷,我隐约记得,你从前......是在太后身边当差的吧?”
孙嬷嬷闻言,身形微微一顿,连忙上前半步,躬身应道:
“回侧妃娘娘的话,是。老奴年轻时便在慈宁宫伺候,蒙太后不弃,也算得几分脸面。”
她顿了顿,语气愈发恭谨,“当年侧妃娘娘您头回有孕,王爷重视非常,忧心边塞之地缺了妥帖的嬷嬷照料,便是特意请了旨意,将老奴从京里调派到边塞,专程来伺候娘娘的。”
这件事,宋瑶其实有些模糊印象。
那时她初次有孕,总感觉整个人都晕晕乎乎的,充满了不真实感。
而刘靖欢喜之余,也确实格外紧张,身边伺候的人换了一拨,最后连这位看着就极为稳妥的孙嬷嬷都从京城弄来了。
生下五哥儿后,孙嬷嬷便主要负责照看五哥儿的起居,将他养得白白胖胖,甚是康健。
而后她又怀了六哥儿,也是这般。
等两个孩子都立住了,刘靖便又将孙嬷嬷调回她身边照料她的起居,,足见其对孙嬷嬷的信任与倚重。
孙嬷嬷见宋瑶问起这个,心中念头急转。
她深知自己曾经的背景敏感,唯恐宋瑶是心中有所顾忌,连忙表忠心道,语气恳切:
“娘娘明鉴,老奴虽是太后身边出来的,但自打王爷将老奴调来伺候娘娘那日起,老奴便早已是庆王府的人,是王爷和娘娘您的人了。”
她抬起眼,目光坦诚地看向宋瑶,话语直白却分量十足,“不瞒娘娘,王爷手握老奴一家老小的生计前程,老奴的忠心,自然只在王爷和侧妃娘娘这里,绝无二心。”
这话说得实在,甚至有些过于直白,却恰恰表明了她的坦诚。
早在将孙嬷嬷调来宋瑶身边时,她全家的身家性命都系于刘靖之手。
背叛的成本太高,高到无人能承受。
宋瑶却并没想这么多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