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未落,他便迅速推开车门,提着挎包朝着试验台的方向飞奔而去,脚步声在空旷的厂区里回响。
试验台前,苏达成早已将一切准备就绪。试验台嗡嗡作响,所有的传感器都调试完毕,只等关键的齿轮到位。看到赵永明气喘吁吁跑来,苏达成眼神一亮,赶忙迎上去。
赵永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实验操作中。和上次一样,他熟练地启动试验台,将载荷设定为额定载荷的50%。此时,齿轮开始缓缓转动,运转十分平稳,各项监测参数也都稳稳地处于正常范围内,二人悬着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
随着赵永明逐步增加载荷,齿轮的工作状态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80%时,齿根应力上升至200MPa,振动幅值也略有增加,达到0.12/s ,不过齿面依旧光洁,没有出现任何磨损迹象。赵永明全神贯注,手中的笔快速记录着每一个数据,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载荷继续攀升,当达到额定载荷的110%时,齿轮竟然依旧没有异常情况出现。短暂的惊讶过后,赵永明和苏达成对视一眼,眼中满是兴奋与期待。在短暂检查确认安全后,赵永明决定继续按照方案加载。
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150%时,齿轮终于有了反应,发出轻微的振动和噪声。但令人惊喜的是,运行了20分钟,齿轮依然没有发生任何异常。按照常规标准,此时齿轮已经通过测试,达到合格水平。然而,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齿轮的性能极限,赵永明和苏达成相视点头,决定继续挑战,将载荷加大到180%。
为了安全起见,两人都戴上防护面具,眼神中既有紧张又充满期待。试验在紧张的氛围中进行着,每一秒都仿佛格外漫长。20分钟过去了,齿轮只是噪声稍微大了一点,其余情况一切正常。
那一刻,赵永明和苏达成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两人兴奋地互相拥抱在一起,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试验齿轮卸下,赵永明伸手摸了摸,齿轮只是温度有些上升,并无大碍。
紧接着,他们又安装上一个新齿轮进行测试,结果与第一个如出一辙。此时,出租车还未到来,赵永明看着剩下的齿轮,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探索欲,决定再试验一个。不出所料,测试结果差不多,卸下后,齿轮温度虽高,但并不烫手。
赵永明难掩心中的喜悦,快步跑到检测室,抓起电话就拨回厂里。电话那头,仲明刚一接听,赵永明就激动地喊道: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咱们的齿轮超额完成实验!具体情况我回厂说!”放下电话,赵永明望着试验台,眼中满是自豪与憧憬,他知道,这次实验的成功,将为齿轮厂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
2.25 廷和梦想成真
永明紧紧攥着装有5个试验完齿轮的帆布袋,脚步匆匆地来到院子里,迅速坐进早已等候多时的出租车,
“师傅,去齿轮厂,越快越好!”
随着一声急促的催促,出租车疾驰而出,扬起一路烟尘,朝着齿轮厂的方向飞驰而去。
在齿轮厂内,廷和得知齿轮试验成功的消息后,脸上瞬间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那笑容里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他大概是全厂最高兴的人了,回想起这些年为了齿轮研发所付出的无数个日夜,那些挑灯夜战的疲惫、遭遇瓶颈时的焦虑,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四年前,他们怀揣着的齿轮钢梦想,历经千辛万苦,如今终于实现。
廷和难掩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找来仲明、仲昆商量庆祝之事。一番商议后,三人决定当晚在村里的饭店举办庆功宴会,要把在研发过程中给予极大帮助的杨村长、巩主任和郝乡长都请来,同时也不能忘了全厂的员工,毕竟这成功凝聚着每一个人的心血。廷和当即拨通了杨村长的电话,语气中满是兴奋:
“杨镇长,今天是报喜来了,齿轮今天上午试验成功了。今天晚上,我们想在村里的饭店举行一个小小的庆功庆宴。主要宴请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的南京来的毕师傅,另外请你把龚主任、郝乡长都叫来,大家一起高兴高兴。”
电话那头,杨书记爽朗的笑声传来:
“那真是值得庆祝。齿轮试验成功,不光是你们厂的光荣,也是我们村、我们乡的光荣,下一步,就看你们怎样把产量搞上去。饭店的事,你不用管了,有我去张罗,你晚上只管带人来就行了。”
当永明带着试验好的齿轮回到齿轮厂时,已是午饭时间。他下了出租车,提着帆布袋,快步走进办公室,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于是,他随手将帆布袋往办公桌上一放,便朝着餐厅走去。刚踏入餐厅,仲昆就眼尖地瞧见了永明,赶忙伸出手,热情地招呼他:
“永明,快过来!”
并从旁边搬来一把椅子,让永明在大圆桌旁坐下。永明坐下后,扫视了一圈围坐在大圆桌旁的众人,除了仲昆,还有满脸喜色的廷和、远道而来给予技术支持的毕庶模、经验丰富的老李师傅、沉稳干练的吴宏,以及同样面带笑容的仲明。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永明身上,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关切,似乎都在等着永明分享试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一场充满欢笑与温情的庆功前奏,正在这小小的餐厅里悄然奏响。
永明坐下,开始向众人讲述齿轮试验的过程。他将整个试验过程缓缓道来,每一个细节都叙述到位,仿佛又将众人带回到了紧张的试验现场。话音稍作停顿,永明补充道:
“在试验中,当我把载荷加到百分之180时,我和苏达成都换上了防护服,本以为会出现意外状况,可结果一点儿事也没有。经过20分钟的试验后,我们仔细查看了齿轮,惊喜地发现没有软齿现象。要知道,东风厂的齿轮,过去实验时,载荷达到180%的时候,都出现过软齿现象。这充分说明,咱们厂的合金钢比东风厂的耐用性好太多了!毕师傅不愧是齿轮界的高手,当时他仅仅用水果刀敲打,就断定咱们厂的齿轮合金钢比他们厂的好,实在是令人佩服。”
毕庶模听闻,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认可,说道:
“从这一点儿看,你们的合金钢潜力巨大,很可能适用于制造高速齿轮,像航空发动机用的齿轮。我回厂以后,可以找一些相关资料和产品样品给你们,相信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廷和静静聆听着,内心的激动难以抑制。这些成果与交流,让他对自己厂里齿轮的发展更添信心,特别是对于齿轮合金钢的研制,决心愈发坚定。在他的心里,还藏着一种配方,他坚信那更加成熟,只要付诸实践,必将带来更大的突破。
时光在热烈的讨论中悄然流逝,午饭过后,廷和安排仲昆和永明陪同毕庶模到办公室休息。而他则与仲明脚步匆匆,直奔加工车间。一到车间,廷和便让大家从餐厅搬来几把椅子,一场临时的生产调度会随即展开。廷和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员工,率先发言:
“大家都知道了,咱们的齿轮已经成功过关,并且质量比东风厂的还要好。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下一步,我们就要甩开膀子,加油干,把产品数量搞上去。我简单估算了一下,咱们要达到每个月生产3000个齿轮,精密制造,就必须保持每天出130个砂型,这样才能确保铸造车间每天生产120个合格的齿轮毛坯。再经过车床、滚齿机、夯齿机三道工序,每天至少要生产115个齿轮,才能完成任务。我把丑话说在前头,哪道工序完不成任务,星期天就别休息了!现在看来,加工车间仅靠一班生产,根本完不成任务。所以,我让仲昆这几天再从城里找3个工人,再配上3个徒工,实现两班生产,争取在这个月10号达到这个生产计划!”
廷和话音落下,车间里陷入短暂的安静。片刻后,晓芬率先表态:
“厂长说得对,加工车间目前主要就是操作工数量不足,得尽快增加人手,不然很难保证生产进度。”
会议结束,廷和立即安排仲明去找杨书记,严肃地叮嘱道:“再从村里招5个人,一定要有中专以上文化的。加工车间安排3个,淬火老李师傅那边和中频炉各增加一个,这事可不能马虎,关系到咱们厂的发展,必须尽快落实!”
廷和从加工车间出来,步履匆匆地回到了办公室。此刻,仲昆、毕庶模和永明正围坐在茶几边,悠然地品着茶。茶香袅袅间,廷和也在茶几旁落座,目光温和地看向毕庶模,关切地问道:
“还习惯吧,乡下条件比不上城市,你打算住几天?”
仲昆不等毕庶模开口,便接过话头说道:
“毕师傅只准了他4天假,明天在厂里再待一天,下午我和毕师傅去拖拉机厂,拖拉机厂邀请他去,明天晚上的晚饭都安排好了,毕师傅让我陪着。”
廷和微微点头,仲昆随即说道:“明天我们到车间每道工序去看看,有什么问题,毕师傅给指导一下。中午吃完饭后,我和永明陪着毕师傅把他送到拖拉机厂。后天晚上,送毕师傅走就回厂,还有什么事情吗?”
话音刚落,廷和又想起了车间的关键问题,神色变得认真起来:“我刚才在车间开了个调度会,现在主要是加工跟不上,需要再增加一个车工、一个铣工、一个磨工培训一周左右,可以开两班,这样铸造车间和加工车间就配起套来了。可以达到每个月生产3000个齿轮。”
仲昆听闻,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好的,明天我回去后,让马媛再到他同学那里借用3个人,我觉得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