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制备砂型(2 / 2)

午饭后廷和与小白并肩走进铸造车间。一路上,两人随意聊着接下来的工作安排,目光一转,他们看向厂区角落的小仓库,墙体已全部砌完,内墙面也抹了一半,门窗严丝合缝地安装妥当。此刻,两个瓦工大概是回家吃饭,显得有些安静。廷和当机立断,把张师父留了下来,想着趁这个空档,抓紧筹备开炉的材料。

“你先去准备一些铁棒料,叫仲芳和你到仓库找个推车领六根一米五长的铁棒推到锯床这里,把每根铁棒锯成26公分长的5支,剩下的从中间锯开。这几天开火用。”

廷和指着中频炉旁边的锯床。张师父点点头,转身去忙活,脚步声渐渐远去。看着张师父离开的背影,廷和突然一拍脑袋——糟糕!还没买称和天平!这可不行,没这两样东西,开中频炉时该怎么称料?想到这儿,他快步走向办公室,拿起电话传呼了仲昆。等待的时间里,廷和在办公室来回踱步,心里默默盘算着后续的工作进度。

不到半小时,电话铃声响起,是仲昆回电了。廷和赶忙接起:

“忘记买天平和称了,这两天开中频炉怎么称料,你回来时别忘买了,称买个小的,能带就行。磅秤咱供销社就有,不用到城里买。”

电话那头,仲昆应下后,廷和才放心地挂断电话。挂了电话,廷和又匆匆回到铸造车间。此时,张师父已经把铁棒推了回来,正站在锯床前,准备启动设备。廷和走上前,仔细检查锯床,发现冷却箱竟是空的。他眉头微皱,随即想起从南京拉两台机床时,随车还拉了一大桶切削油。

“张师父,你用小桶打一桶切削油,加到锯床里。”

廷和说道。张师父应声而去,不一会儿就提着满满一桶切削油回来,熟练地倒进冷却箱。一切准备就绪,张师父启动锯床。5公分粗的铁棒,锯床切一根得花上几分钟。张师父手头没有其他活儿,便搬来一把椅子,坐在一旁,目光紧紧盯着锯床,看着锯齿一点点啃食铁棒,金属碎屑飞溅,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下午三点刚过,廷和拎着人造革皮包,按照电话约定,准时来到了村委杨村长办公室。推开门,廷和笑着和杨村长打了声招呼,将手里的皮包轻轻放在村长的办公桌上。随后,他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铁罐,双手递给了杨村长,热情地说道:“洪奎,这是前几天仲昆捎来两盒特级龙井茶,嘱咐我给你送一盒,我打开喝过,味道确实不错。你尝尝,保管喜欢!”

杨村长脸上绽开了笑容,伸手接过铁罐,感激地说:

“谢谢,既然是二侄子送给我的,我就不客气了。我这侄子还真是有心啊!”说着,他爱不释手地摸着铁罐,仿佛已经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茶香。廷和拉过一旁的椅子坐下,关切地问道:

“洪奎,玉良最近怎么样,什么时候能学完回厂上班,现在厂里就缺电工。要是玉良能早点回来,那可就解了厂里的燃眉之急了!”

杨村长一听这话,脸上满是欣慰的神色,身子往前倾了倾,兴致勃勃地说:“听他说1月中旬就毕业了,拿到了电工证。老师总是表扬他学的快,毕

业没有问题,不会延期学习的。这孩子自从上了培训班,和换了个人似的,每天回家也不出门儿。那些狐朋狗友叫他也不出去,就待在家里看书,背什么题,他妈妈高兴的变着法儿给他做好吃的,真是救了我们全家了。以前可没少为这孩子操心,现在看着他这么上进,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廷和深有感触地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

“咱们老兄弟还客气什么,现在岁数大了,这点儿心思还不都在孩子身上,孩子好了,比我们自己好了还高兴。看着玉良这么有出息,以后准能有个好前程!”

“厂子里的情况怎么样?”

洪奎关心的问。

廷和说:“进展太顺利了。我总是有些担心。真是这么顺利的话,别人怎么不搞?下个星期就开始试产了。我准备先加工100套,送拖拉机厂做破坏性试验,过关以后再批量生产。试产阶段你先不用汇报,只说在做试验,一旦失败咱还有个退路。”

“我觉得你这个人踏实认真,担心是多余的不会有什么大岔子就是出现点儿问题你也会有办法儿解决。”

“这几天我就不向你汇报了,你想办法应付一下,等拖拉机厂试验成功了你再报喜。巩主任不是给了我们三个月的时间,我看到10号左右一个月就应该有结果”

办公室里,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茶香虽未飘散,却仿佛已经萦绕在心头,承载着长辈们对孩子的无尽牵挂和对产品的无限期望,那浓浓的情谊,比茶香更让人沉醉。

廷和抬头望向墙上的挂钟,时针不知何时已悄然走过一格。他缓缓站起身,向杨村长挥了挥手,带着几分感慨说道:“老伙计,我走了,咱们确实很长时间没像这样坐下来好好聊一聊了。等生产正常了,我就会有时间了。”

告别杨村长后,廷和回到厂子,推开办公室的门,眼前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怔,仲明、仲昆、永明、晓芬四个人竟都在办公室里。廷和满脸惊奇地问道:“你们四个人一块儿回来的?”

仲明主动开口,将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

“是一块儿回来的。我和晓芬上午就把手续办好。中午的时候,我俩去晓芬家蹭了顿饭。饭后,晓芬和父母告了别,把行李收拾妥当,准备返程。刚一出门,我看时间还早,就找了个公共电话给仲昆发了个传呼。没想到,不到5分钟,仲昆就回了电话。我寻思着问问他东西多不多,用不用帮忙往回带。仲昆说最好能帮忙,说是零星的东西太多了。于是,我们约定在机电商场碰头。到了机电商场,我忽然想到,咱们工作需要,得买两套防护服和防护眼镜,还要买两只测高温的热电偶和反射性高温表。”

廷和听后,赞许地点点头,说道:

“幸亏你想到,否则明天还要跑一趟。”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晓芬便迫不及待地打断了他,说道:

“听仲明说,你们4点钟还要开碰头会。我想和仲芳姐还有马媛回家看看母亲。”

廷和说:“碰头会今天不开了。我刚从杨村长那里回来,汇报过了。永明留下,你们五个人先回家。”

仲明一行人离开后,办公室里只剩下永明和廷和两人。廷河朝永明招了招手,示意他坐下问道:

“你们常用的这两种齿轮是哪个厂生产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两款齿轮?”

永明回答道:“这两款齿轮是浙江东风齿轮厂生产的。这是个新建的工厂,价格相对市面上其他厂家更为便宜,质量也相当不错。具体情况,拖拉机厂的采购员苏达成了解得很清楚,他去过这个在金华的工厂。”

廷和在一旁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接着说道:“我们现在生产这种齿轮是仿制他们厂生产的。你要是有机会,向苏达成好好了解一下。另外问问,如果我们遇到难题,他能不能帮忙解决?”

“这个可以!我和苏达成蛮熟的,找他问问没问题。”永明爽快地应下。

廷和站起身来,目光在办公室里扫视一圈:“我们到铸造车间走走,看看小白他在忙什么。”

两人来到铸造车间,小白正站在工作台旁,指挥着三个人工作。每个人的动作都干脆利落,虽然忙碌却不显慌乱。工作台和货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100多个蜡型。不远处,老李师父戴着老花镜,手持电烙铁,专注地修补着残缺的蜡型,电烙铁接触蜡型时发出细微的“滋滋”声。

小白一抬头,看到廷和两人,赶忙迎上来问道:

“师父,那两套蜡模什么时候能做好?”

廷和目光温和地看着小白,开口说道:“已经去加工了。星期天永明回城,就取回来了。不过你们不用着急,我们先生产100套齿轮,送到拖拉机厂做实验,成功了才能大批量生产。你们现在先把基本功练好,有时间你编一套砂型制造工艺流程,将来工厂走向正规,工艺流程必须要有。”

小白认真地点点头 “师父,我明白了!一定把工作做好,尽快把工艺流程编出来。”

廷和欣慰地笑了笑,他知道,对于这个刚刚起步的工厂来说,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