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家族企业覆灭启示录 > 第10章 紧张的设备安装

第10章 紧张的设备安装(1 / 2)

2.06 紧张的设备安装

不到8点钟,晨光刚刚为厂区镀上一层薄金,仲昆便搭乘搬运队的车抵达了厂里。两辆载满的车辆缓缓驶入,一辆大货车装载着车床、锯床、摇臂站等大型设备,还有5吨的铁棒;另一辆双排座小货车不仅装着砂轮机等小件设备,还为马媛捎来了一个保险柜。

廷和早已听到车辆驶入的声响,快步从办公室走出,迎向这满载的车队。仲昆连忙向父亲介绍道:

“爸,这是搬运队的王队长。”

廷和面带微笑,主动伸出手与王队长相握,热情地说道:

“我认识,上次就是王队长来的,经验非常丰富的总指挥。这次最好先把南京的两台机床卸下来,司机急着往回赶。然后再卸车床。”

王队长爽朗地应下:“没问题,我先把南京来的两台机床卸下来。”

此次搬运队共来了6个人,为确保搬运工作高效完成,他们又向廷和要了两个人协助。珩齿机位于大货车后部,位置特殊,只能优先卸下。而南京运来的两台设备,重量比中频炉轻,之前卸中频炉的装备足以应对,这让众人心里都踏实了不少。

上班铃声清脆地响起。廷和安排仲伟和金生,带着另外两个人,将货车上的5吨铁棒和半吨锰铁搬运到临时仓库。仲伟指挥货车司机将车倒到仓库门口,四人立刻投入到搬运工作中。沉重的铁棒,每一次挪动都需要使出全身力气。就这样,足足两个多小时过去,这些“铁家伙”才被安置妥当。紧接着,王队长过来指挥,众人又用滑板将锯床、摇臂钻、砂轮机和保险柜等小设备从车上一一卸下。一上午的时间,就在这忙碌而有序的搬运中悄然流逝。

早晨刚上班,廷和便着手处理其他事宜。他拨通了杨村长的电话,从村建筑队借来了一个瓦工和一个小工,在办公室西侧的墙上开了个门,又打电话给家具厂订购了一套内门,为办公室的改造忙碌着。

与此同时,厨房里也在为中午的饭菜紧张筹备着。仲芳一早就蹬着三轮车前往集市,精心挑选着各种新鲜食材,回到厂里后又马不停蹄地帮助二姐准备午饭。今天厂里格外热闹,吃饭的人比往常多了不少,她们要准备出丰盛的饭菜,犒劳这些辛苦工作的员工。

在厂区的各个角落都忙碌起来时,廷和最牵挂的还是小白负责的蜡型制作。他将手头的事务妥善安排好后,便匆匆来到铸造车间。此时,小白正全神贯注地指挥工人往蜡模里注射石蜡。这项工作极为精细且耗时,注射进去的石蜡需要4 - 5分钟才能冷却定型,而现有的蜡模仅有两套,每小时注射5次才能做出10个蜡型。后续还有修型、粘棒、3次浸胶、3次撒砂、烘干、熔蜡、高温焙烧等十几道工序,整个流程下来,最少需要两天时间。按照生产计划,每天至少要生产120套蜡型,才能保证100件齿轮成品的产出。精密铸造前期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工人们对这些工序还不够熟练,即便有淬火的老李师父帮忙,现场依旧忙得不可开交。小白见状,向廷和提议让永明再加工两套蜡模,并从翻砂厂再找一个帮手。廷和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同意,让小白自行安排。

这次滚齿机和珩齿机的搬运任务,凭借着过往的经验与团队的紧密配合,进展得颇为顺利。有了上次卸中频炉的宝贵经验,此次搬运工作一开始便有条不紊地展开。王队长作为经验丰富的指挥者,迅速组织工人安装好支架和横梁,用手动葫芦卸珩齿机。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工人在车间忙碌地固定绞磨,各项准备工作同步推进,为后续的搬运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珩齿机即将离开大货车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考虑到南京来的司机一路奔波,十分辛苦,王队长没有叫醒司机,而是自己跳到了大货车的驾驶室。他发现钥匙还挂在车上,于是,王队长熟练地发动汽车,将大货车开了出来。

珩齿机刚一落在垫木上的滚杠时,王队长便立即指挥工人用绞磨将其拖往车间,迅速把大门口的位置倒出来,以便迎接接下来卸滚齿机。紧接着,大货车被倒了进来,滚齿机的卸载工作正式开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工人们分成两拨,一拨专注于拖珩齿机,另一拨则负责卸滚齿机,两拨人各司其职,互不干扰,现场忙碌而有序。

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中悄然流逝,午饭时分,好消息传来:珩齿机成功拖进了车间,并且基本就位;滚齿机也已经被顺利吊起,大货车也及时开了出去。此时,午饭的铃声响过还不到10分钟,整个搬运工作十分顺利。

仲明带领着搬运队的8个人一同来到了餐厅,而钟伟则前往宿舍叫醒了南京来的两位司机,热情地说道:“师父,你们的车已经卸完,先到餐厅吃饭。午饭后即可返回南京。”在餐厅的大圆桌旁,仲明热情地陪同着外地来的10位客人,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分享着此次搬运工作的顺利与喜悦。

午饭后南京来的两位司机师父握着廷和的手,脸上满是真诚的笑意,连声说着感谢。随后,他们转身走向大货车,随着引擎的轰鸣声,缓缓驶离厂区,踏上回南京的路。

此时,王队长和钟明依旧全神贯注地指挥着众人。在他们有序的调度下,工人们配合默契,先将滚齿机稳稳地拖进车间,紧接着又开始卸车床。原本预计需要两天才能完成的卸货任务,如今看来,极有可能在一天内就全部搞定。廷和站在一旁,看着王队长认真尽责地指挥,每一个手势、每一声呼喊都透着专业与用心,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激之情。他把钟明叫到跟前说道:

“你去商店买两条最好的,15元一条的红塔山香烟。找个合适的机会,把烟塞给王队长,好好表达一下我们的谢意。”钟明点点头,匆匆去办。

廷和转身又来到精密铸造区小白的工作案前。只见案子上摆放着蜡型,他仔细数了数,已经完成的有36个。老李师傅凑过来,开口说道:

“厂长,这些蜡型里有5个存在缺陷。要是回来买个小功率的电烙器修补一下,还都能接着用。”

正说着,小白手里拿着小喷灯,正专注地将蜡型往蜡棒上粘烤。这道工序进行得很快,不到10分钟,一根蜡棒的粘接工作就能完成。看到廷和走进来,小白停下手中的活儿,兴奋地说道:

“师傅!蜡棒粘好后,在塑料槽的水玻璃里浸泡一下,再放到滚架上,撒石英砂几分钟就能搞定。不过,下一步的风干可就慢了。一层石英砂风干至少得3到4个小时,三层的话,十多个小时都不一定够。所以得有个风干室循环使用才行。我观察了一下,铸造车间西墙外面原本是工具库,现在被葛叔改成了茶水间。茶水炉后面有五六平方米的空间,完全能利用起来。我想着在西墙开个门,直接通到茶水间当风干室。这样就能借助茶水炉的温度,加快风干速度。要是湿度高,就在茶水炉旁边再生个铁炉,把室内温度提高,湿度自然也就降下来了。最后在临街的墙上开个洞,安装一台排风扇,这风干室就算成了,既省事又方便!”

老李师傅在一旁听了,不住点头,笑着说道:

“还是年轻人脑子活、有想法。我说这两天看你总在茶水炉周围转来转去,原来早就打好主意了!”

廷和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果断说道:“那好,就按你说的办。我给你找两个瓦工,你负责指挥着干。一会儿我就和葛叔说一声。刚好办公室开门的那两个瓦工师傅还没走,我这就叫他们马上过来。”

在加工车间里,金属碰撞的声响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成激昂的乐章。滚齿机正缓缓地靠近基座,随着“咔嗒”一声轻响,它终于稳稳就位。而车间另一侧,永明和毕师傅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他们手中的工具灵巧地穿梭在珩齿机的动力线之间,动作娴熟而利落。因其他工人都分散在各处帮忙搬运机床,仲昆暂时来到永明这边协助。就在这时,廷和走了过来,永明赶忙直起腰说:

“师傅,珩齿机很快就接好动力线。仲昆哥正在按图纸检查呢。”

廷和转过身,目光扫过车间。只见宗伟和金生两人涨红着脸,正齐心协力地用木杠将砂轮机底座抬进车间,他们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将底座放在靠近珩齿机的南墙边上。紧随其后,另外两人紧跟仲伟,同样用木杠吃力地把砂轮机推进了车间。放下砂轮机后,仲伟望着父亲露出一脸笑容,说道:

“我们今天的活儿差不多了。吃过午饭后,我们先把锯床用钢管推到中频炉旁边。又把两台砂轮机搬了进来,外面只剩下摇臂钻。要等车床搬进来以后,用垫木和滚杠推进来。可能会晚一点,无论如何我们今天一定要搬进来。我看外面要变天了。听天气预报,今晚有一场雪要下。”

话音刚落,那边滚齿机已经顺利就位。大家不敢有丝毫耽搁,急三火四地把垫木和滚杠撤了出来,迅速放在吊在半空的车床边缘,齐声喊着响亮的号子,“一、二,一、二”,整齐的节奏中,大家齐心协力,慢慢将c16车床推到基座上。c16车床较小,重量不及滚齿机的一半,凭借着众人的力量,不用绞磨,人工就能推动。

王队长看了看手表,才刚过4点,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振奋,高声说道:“咱们趁热打铁,鼓一把劲儿,把摇臂钻也运起来。”

于是,众人又马不停蹄地朝着摇臂钻进发。摇臂钻虽然体积看来不小,但重量不到半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20分钟就搬进了加工车间。

此时的加工车间,满满当当摆满了各种设备,崭新的金属光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廷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全是兴奋与感动,他快步走到王队长身边,激动地拉着王队长的手说: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两天的活儿,一天干完。晚上我请大家的客,村里小饭店,菜做的不错,吃完饭再走。”

王队长笑着摆了摆手,客气地说道:

“不了,大家都累了,急着回家。家里都还有老婆孩子呢。”

说完,他便指挥着工人把工具都装上双排货车。工人们带着满身的疲惫,却也难掩完成任务的喜悦,纷纷与廷和他们挥手告别。随着货车缓缓驶离,车间渐渐恢复了平静。

在回加工车间之前,廷和先回了趟办公室,看着崭新安装好的门,心中涌起一丝欣慰。两个瓦工师父正专注地进行收尾工作,。

“师父们,辛苦啦!等这边干完,我带你们去铸造车间,那边还有几个活需要你们帮忙。”

廷和面带微笑,语气中满是信任与期待。师父们点头回应,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丝毫减慢。

此时,仲芳也在办公室内。她快步走到父亲廷和身边,认真地说道:

“爸爸,把工厂的公章给我用用,我昨天去印刷厂门市部买了些饭票,需要在上面加盖公章才能使用。我先买了一千元的饭票,加上公章以后,在厂内流通。明天就通知全厂购买饭票,后天开始打饭就要使用饭票了。”

廷和没有丝毫犹豫,将公章递给了女儿。在他心中,没过多久,两个瓦工师父就完成了办公室门的收尾工作。廷和带着他们来到铸造车间。一踏入车间大门,廷和便安排起任务:

“这个车间共有三个活儿。第一,把铸造车间和加工车间中间的隔墙在偏北1\/3的位置上打一个门洞,用框支起来,不按门,1.5米宽,2.5米高;第二,要在中频炉这边的西北角,间出一间小屋,两米宽,3米长。用来做放贵重金属小仓库和配料室,安一个窗,一个门,都在室内。”

师父们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着。交代完这两处后,廷和又带着师父们来到精密铸造车间小白那里。他手指向西南角,说道:

“就在这开个门,大小同办公室的门大小相同。位置由他告诉你们。”接着,廷和指着小白说:“你们商量干,我马上给你们定个门,一会儿让家具厂送来。位置定好之后,门从外面茶水炉那边开,运垃圾方便。我已经和葛叔打过招呼,反正茶水路白天总开着门。”

从铸造车间出来,廷和回到办公室。他立刻给家具厂打了电话,定做了两个门和一个1米5x1米5的窗,一个1米5宽,2米5高的门框,确保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衔接。这时,仲芳也已经将饭票的公章盖完,把公章还给了父亲。